医生 失去动力51年,东方红一号为何没坠毁?专家:再过1000年也没事( 二 )


Tips:东方红一号 , 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
为了完成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 , 国家多部门双管齐下 , 可以运载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1969年4月进入试车阶段 。 至于卫星的跟踪观测 , 在1965年就已经在全国建设了23个光学观测站 , 之后又陆续建设了6个无线电地面测控站 。
到了1969年9月29日 , 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 ,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同月交付测试 。 这年 , 美国阿波罗11号已经登月成功 , 连日本都在研制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我国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 , 就想赶在日本人之前发射卫星 。
Tips: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 。 是用于将科学仪器以抛物线轨迹送入地球大气层的上部区域 , 使其进入近地空间的一种火箭 。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 在1969年11月16日 , 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发射试验中坠毁 , 耽误了整个航天项目 。 直到1970年1月30日 , 第二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我国才完成了火箭的测试工作 。 仅仅在一个月后 , 1970年2月11日 , 日本就赶在中国之前 , 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 而东方红一号 , 则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 , 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
虽然说时间上输给了日本 , 但是论卫星技术 , 中国的第一颗卫星要比其他国家先进太多 。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千克 , 运行轨道近地点距离地球439千米 , 最远点距离地球2384千米 , 并且和只能向地面传送电码的苏联第一颗卫星不同 , 东方红一号卫星直接用20.009兆的波段 , 向地球放送《东方红》乐曲 。
Tips: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 。 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终年温和湿润 。 6月多梅雨 , 夏秋季多台风 。
我们知道 , 一个国家能运上去多大的卫星 , 发射技术就有多成熟 。 相比于其他国家 ,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完全能用大哥大来形容 。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卫星重量为83.6千克 , 美国的只有8.22千克 , 法国的为38千克 , 而日本也只有9.4千克 。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重量 , 直接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 。
Tips: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 , 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 。
尽管被日本抢到了世界第四的头衔 , 但是两个月后的东方红一号 , 可是成了全世界的头版头条 。 因为 ,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 , 能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卫星 。
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在地面上用肉眼看到的星星 , 都是宇宙中自发光的恒星 , 按照亮度不同 , 被划分成6个亮度等级 , 最亮的如太阳 , 是一等星 , 最暗的是6等星亮度 , 是肉眼观察的极限 。 当初设计东方红一号的目标可以总结为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 ”为了实现看得见的效果 , 东方红卫星被设计成一个近似球体的72面体 , 外表面贴满了经过处理的铝合金 , 在卫星自旋的作用下就会产生一闪一闪的效果 。
Tips:恒星演化是恒星在生命过程中所经历急遽变化的序列 。 恒星依据质量 , 一生的范围从质量最大的恒星只有几百万年 , 到质量最小的恒星比宇宙年龄还要长得数兆亿年 。
不过东方红一号的直径只有米 , 能反射的光有限 , 只能达到7等星亮度 , 想观测只能用到天文设备 , 这和起初设计的“看得到”目标差点意思 。 但这时卫星已经定稿 , 只能想办法在其它东西上面加装设备 。 最后 , 设计师想到 , 可以在推动卫星进入轨道的二三级火箭上 , 增加一个镀铝的聚酰亚胺绸制造的“衬裙” 。
它会在火箭和卫星分离之后展开 , 直径达到4米 , 在光照下亮度接近二等星 。 第三级火箭在分离后很长时间内 , 会一直跟在卫星后面 , 所以看到它就相当于看到了东方红一号 。
Tips:天文仪器指观测天体和演示天象的仪器和设备的总称 。 现代观测天体的天文仪器包括地面和空间的各种望远镜和辐射接收器 。 演示天象的仪器包括天象仪和行星仪等 。
这颗能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不仅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 , 也让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对中国肃然起敬 , 如今已经过去了51年 , 这颗卫星还在围绕地球默默运行 。 受技术限制 , 东方红一号使用的是银锌电池 , 无法充电 。 当初设计的使用时间为20天 , 实际工作了28天才和地面断开了通讯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它可以天天待这么久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