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开发区人才网|关于“长三角”人才、沿江人才开发的思考

弹奏“四部曲” 共振“长三角”
——关于“长三角”人才、沿江人才开发的思考
长三角经济建设的一体化势必带来区域人才开发的一体化 。网23http://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项目流破壁互融、加速配置的大潮流中,我们张家港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人才工作既面临机遇,更面临挑战 。机遇主要有:我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地理优势明显;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产业优势突出;与上海等大中城市经济交流起步早,对接条件比较成熟 。挑战主要有:一体化将加速人才流动,使我们得以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与周边大中城市相比较,存在着市场运作机制不优的挑战;企业体制陈旧、用人主体意识不强的挑战 。一体化进程的初期,作为县级市,要在同一机制体制环境中和大中城市就人才争夺“掰手腕”,无疑是挑战更多 。认清形势、知难而进,使我市人才工作健康地融入一体化大潮并充分得益,是当前人才开发的重点 。围绕一体化来开发人才,必须让我市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和薪酬等与整个区域内先进地区逐步实现对接 。具体要在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人才进出等方面加速贯通、融合,实现互动、双赢 。形象地说,就是要弹奏好“贯通、融合、互动、双赢”四部曲 。
1.首先要“贯通”,这是实现区域人才开发的基础 。做到“贯通”,必须敢于打破、善于接轨 。
“打破”需要勇气和胆识 。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上重新审视我市现有人才工作的制度体系和环境体系,进一步放开思维、大胆放弃,坚决摈弃人才工作上某些落后的观念,坚决破除与先进城市间机制和体制上的壁垒,实现观念衔接、制度联通 。
“接轨”是要做到观念、制度、信息、交通和分配上的基本对等 。重点要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和网络工程建设,形成接轨上海、连接四邻的大交通体系和信息互通平台,同时逐步缩小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先进地区的差异,逐步缩小人才在薪资福利等方面的地区差别,最终实现政策观念、机制体制、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一体化,从而为人才开发一体化的顺利实现畅通渠道 。
2.重点要“融合”,这是推动区域人才开发的气候 。做到“融合”,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合作 。
“融”就是在初步贯通的基础上,加强和加速我市和长三角城市间各项硬件和软件的磨合和统一,逐步在整个区域形成人才开发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服务贯通的新机制,逐步使我市的人才工作融入区域内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融入长三角人才大市场和人才大服务的一体化的气候环境 。
首先要敢于创新 。既要敢于放弃,又要敢于吸收 。放弃旧的、落后的观念和做法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要把我市有关人才开发工作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放到一体化的平台上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清差距并消灭它,看准先进并靠近它、超越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