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孩子们在被询问到梦想的时候 , 很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或者科学家 。 虽然每一个听到的大人都明白 , 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的理想 , 但是足以证明这两个职业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 。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 , 不管是宇航员还是科学家 , 都是接近于“英雄”的人物 , 他们为这个社会所做的一切都让人难以忘怀 。 除了他们的贡献非同寻常之外 , 其工作的难度之大、门槛之高也不得不让我们心生敬佩 , 这些人不仅拥有天赋 , 也经过了艰苦的努力 。
2021年6月17日 , 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二号”飞船 , 将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送入太空 , 其中聂海胜是继“神舟六号”飞船之后 , 第二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 。
在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 , “神舟十二号”和我国早前建设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了对接 , 三名宇航员成功进入了空间站 , 并完成了一系列任务 , 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 这一消息让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 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
人类的“飞天”史
如鸟儿一般翱翔在天际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我们发明了可以飞上蓝天的飞机 。 但在飞机上天的同时 , 研究者们也知道了在地球厚厚的大气层之外 , 还有一个更加浩渺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世界 。
如何冲破引力和大气的束缚探索宇宙空间 , 成为了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新问题 。 在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断研究和实验之后 , 人类终于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它名叫“人造地球卫星1号” , 来自于当年的超级大国苏联 。
在成功将人造机械送进太空之后 , 人们自然也开始考虑将人类送进太空的事情 。 在经过了数次的动物实验 , 为此牺牲了不少之后 , 人们终于掌握了安全将人类送入太空的方法 。
苏联自然首当其冲 , 于1961年将“东方1号”飞船送进了宇宙空间 , 尤里·加加林少校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 眼看苏联人在航天事业上不断前进 , 死对头美国自然是不甘心 。 于是美国为了和苏联抗衡 , 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登上月球 。
这个计划被称为“阿波罗计划” , 于1961年正式开始 , 1972年结束 。 在此期间美国几乎尽举国之力去建设这个计划 , 并成功将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 其中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所说的那句“我的一小步 , 人类的一大步”已经成为了流传甚广的名言 。
不过由于成本过高、经费不足 , 美国在发射了“阿波罗17号”之后 , 便停止了这项计划 。 不过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 , 人们已经获得了不少关于载人航天 , 关于月球的资料 , 足以继续进行研究 。
什么人才能够当宇航员?
虽说人们在关注载人航天计划的时候 , 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火箭、飞船本身的技术上 , 关注那些机械的先进程度 , 去和其他的国家进行比较 。 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是 , 这些机械本来就是人类的造物 , 而那些亲身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
人们只看到他们表面的光鲜 , 却很少去探究这些人为了这个任务、这个在结果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 那么 ,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担任宇航员 , 去承担遨游太空的使命?
出于两种职业的相似性 , 宇航员一般都会在空军飞行员中选出 。 宇航员执行的任务比在地球上驾驶战机要艰难得多 , 技术含量也更高 , 因此能够进入选拔的都是最优秀 , 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美国实现登月之后,为什么没有开发月球上的资源?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事关月球采矿控制权,美国拒绝与中国合作,没想到中方已抢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