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 只杀癌细胞,不杀正常细胞的“灵药”


阿尔茨海默病 只杀癌细胞,不杀正常细胞的“灵药”

我对维生素C产生了兴趣 , 并在调查数量庞大的论文途中 , 看到一个令人激动的标题:药理性浓度的维生素C(超高浓度维生素C)能够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 。
这篇论文有副标题是:具有输送过氧化氢至组织内的前驱药(Prodrug)效果 。 前驱药可以让惰性物透过体内的酶转变为活性 。 此篇论文想要表达的事情如下:
藉由摄取高浓度的维生素C , 来引发体内名为过氧化氢的毒性 。 这种毒会经由血管运送到癌组织 , 因此正常细胞就不会受到损害 , 并且只会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 。
总归而言 , 其主张就是维生素C是会锁定消灭癌细胞的“魔法子弹” 。
所谓的科学家就是“专业的议论者” , 所以他们很擅长对别人吹毛求疪 。 因此 , 科学论文的的作者为了以防万一 , 大多都会论述得比较收敛一点 。 但是这篇论文的标题却十分大胆 。
此外 , 刊登这篇论文的《美国科学学院学报》是一个知名期刊 , 它只会刊载由该领域的超级精英“美国科学学院会员”推荐的论文 。 在八个人署名的作者中 , 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马克.莱文(Mark A.Levine)为主 , 包括美国癌症研究所(NCI)、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研究者也在其中 , 他们所属的研究机构也都是顶尖一流的 。
这令人激动的论文标题、刊载期刊的高度评价、作者所属研究机构有可信度在显示这篇论文的名声实力兼备 。 这篇论文不仅在美国 , 同时也在全世界引发强大的冲击 。
我将归纳这篇论文“莱文论文”的背景 , 并且增补必要的部分来让即使是非专家的读者也能轻易地理解 。
鲍林博士和卡麦隆博士是将维生素C以静脉注射及口服摄取等两种方法来使用在患者身上 , 但摩特尔博士团队被证实当初只使用口服摄取的方式 。 当时还不知道依据投药方式的不同 , 维生素C的血中浓度也会有大幅度的差异性 。
最近在调查体内药物命运的药物动态学研究中 , 发现对人体注射十公克的维生素C时 , 血液中的浓度会达到六毫莫尔(milliole) , 是口服摄取的25倍以上 , 而且依据情况的不同 , 甚至会产生70倍以上有差距 。
维生素C由于不具毒性 , 所以全世界的补充替代疗法医师才会再一次开始对癌症患者施以维生素C的点滴疗法 。
以下两个问题 , 是研究者亟欲知道的真相 , 并为此进行数次实验 。
1、“藉由维生素C点滴来进行”超高浓度维生素C确实没有损害正常细胞 , 而只锁定消灭癌细胞?总而言之 , 问题在于维生素C是否会选择性地消灭癌细胞?这被称为“选择毒性” 。
2、若维生素C能够针对癌细胞发挥“选择毒性” , 那体内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机制呢?
维生素C是“灵药”
维生素C是否能“选择性地”消灭癌细胞?
为了回答最初这个问题 , 则将人类的正常细胞与人类的癌细胞、老鼠的癌细胞放入培养液中 , 并提高维生素C的浓度 。 人类的癌细胞选用淋巴肿瘤与(从三位患者取得)三种乳癌类型 , 老鼠的癌细胞则选用(从两只老鼠中取得)两种肺癌类型、肾脏癌、大肠癌与黑色素瘤(melanoma) 。 人类的正常细胞使用乳腺、成纤维细胞、淋巴球与单核细胞 。
将这些细胞放进含有维生素C的培养液中一个小时 , 之后将其洗净放回不含维生素C的培养液中 , 经过24小时这后 , 调查有多少癌细胞死亡 。
最后得出以下结果 ,
人类的淋巴肿瘤只要1毫莫耳的维生素C就能予以消灭 , 而依据乳癌的种类只要分别施以5毫莫耳、10毫莫耳、20毫莫耳就能将其消灭 。 同样的乳癌细胞也会因个人而有显著的差异 , 维生素C作为抗癌剂的效果则被认为会产生2~4倍的差异结果 。 另外 , 老鼠的癌细胞只要施用15毫莫耳以下的量就能消灭所有种类的癌细胞 。
其中的关键在于维生素C浓度一到达20毫莫耳之后 , 人类和老鼠在试验中的所有癌细胞都会致死 。 此外 , 即使在这么高的浓度之下 , 人类的正常细胞也完全不会受到损害 。
由此可知 , 一开始所提到关于“选择毒性”的问题 , 答案是“是” 。 因此 , 目前已经能科学性地证实维生素C是只会消灭癌细胞的“魔法子弹” 。 莱文(Mark A.Levine)发表论文的2005年正是维生素C历史性的一刻 。
此外 , 在诊断维生素C药理效果时 , 也因而认知到“浓度”的重要性 。
只杀死癌细胞的过氧化氢
第二个问题是要探讨维生素C只杀死癌细胞的“机制过程” , 因此进行了以下实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