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切实加强师范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 )


3、加强师范教育是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成败的战略核心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 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 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 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这是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谛 。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 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折射出了人 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
新的教育思想 , 必然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 , 应当在教育教学的试 验与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要真正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 的历史性转变 , 核心问题是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转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 ,  即教师要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艰难转化历程 。诚然 , 在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中最重要、最关 键是让教师接受新的理念 , 变接受为认同 , 变认同为教师拥有的素质 , 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培 养和培训工作 , 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课程是建立一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的关键 。要让未来的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实验的改革进程 , 深刻理解、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意义 、内涵、特征和一些课改实验操作方案 , 以提高其专业素养 , 加强其教学实践活动能力 , 使 他们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践中、探索中感受新课程理念的魅力 , 沐浴新课程案例的光辉 , 品尝 新课程体会的甘甜 。
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前沿阵地 , 要改革师范教育的办学体制
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母机 , 决定了教师成长的先天素质 。我国师范教育的固有缺陷使得我 国教师队伍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
1.要改革师范教育的招生制度
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源一直不理想 。由于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 优秀的高中毕业 生一般不愿进师范院校 。有的考生刚进师范院校的大门就不想当老师 , 只不过是把进师范院 校当作权宜之计;很多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也没有当教师的意向 。虽然 , 全国各地采 取了一些措施 , 如单独考试、录取或提前单独录取、招收保送生、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免 收师范生培养费、增发生活补贴、试办高师预备班等 , 但这一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好转 。
现在的招生制度是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要吸引、激励优秀的人才从事教 育工作 , 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或措施:(1)实行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的优惠政策 。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吸引部分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教师职业的学习和培训 , 毕业 后原则上享受国家这项优惠政策的毕业生必须到农村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教;并辅 以实行服务期制度 , 凡是享受国家无息、低息贷款或免费政策的学生 , 必须事先与政府签订 合同规定服务期限 。(2)实行本硕连读学制 。在有硕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大学 , 优秀本科 毕业生可直接进入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接受教师职业的培养;本硕连读可实行七年学制 ,  前四年是学科专业学习 , 后三年中应安排一至二年的时间带着课题到中小学去实践、取得第 一线的教育经验 , 然后继续完成教育硕士学业 , 这样可以吸收一些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 。(3)实行教师培养提前单独招生办法 。要改变以往一流生源进综合性大学或名牌大学、二 三流生源才进师范院校的现状 , 应像军事院校或艺术类院校一样实行提前单独招生 , 让教师 教育优先选择优秀生源 , 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教育生源的质量 。(4)调整教育硕士招生考 试制度 。要为优秀教师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良好发展的条件 , 教育硕士招生应对一线优秀 的教师采取特殊的政策 , 不囿于考试尤其是外语考试 , 要破格接受他们继续深造 , 并通过教 育硕士制度使他们成长起来 , 从中产生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真正的教育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