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 网约车“蛋糕”待定,“烧钱大赛”再次开战,每一单都亏?


网约车 网约车“蛋糕”待定,“烧钱大赛”再次开战,每一单都亏?
文章图片

网约车 网约车“蛋糕”待定,“烧钱大赛”再次开战,每一单都亏?
文章图片

网约车 网约车“蛋糕”待定,“烧钱大赛”再次开战,每一单都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许多APP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 , 例如美团、饿了吗、支付宝、滴滴出行等 , 我们今天就说说滴滴出行 。
滴滴出行的介绍滴滴的最辉煌时刻是在2016年 , 那时候可以算的上是一家独大 , 滴滴网约车与其同行相比 , 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 光美国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就已经耗资十亿美元 , 其他企业更不必多说 。
2016年8月 , 滴滴兼并收购了美国科技公司 , 网约车市场开启了新征程 。 滴滴占据了市场的绝大多数的比例 , 其他平台也只是分割市场剩下来的 。 谁也没有想到五年后 , 滴滴的发展竟江河日下 。 从今年的7月9日开始 , 滴滴旗下的二十几款应用被下架 , 因为这些都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 。 这对市场的发展来说 , 也是不小的冲击 。 有关部门发布重要决定 , 主要对网约车做了两方面的修改:一方面 , 对于还没有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运输证、网约车驾驶证的情形减小惩罚的额度;另一方面 , 出租车驾驶员与网约车驾驶员的同类行为的处罚额度保持一致 , 都是严格按照《决定》执行的 。
网约车司机在该行业所发挥的作用司机在网约车行业生态链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 , 司机的数量与用户数量比要少得多 , 司机离用户的距离都不是很远 , 对于选择出行的平台也比较司机过来的时间快不快 。 很显然 , 生态链里不仅仅有司机 , 还有平台、用户 。 不同平台受大众追捧的程度都有所不同 , 但说到底司机是关键力量 。
滴滴事件虽然现在说它的结果还为时尚早 , 但是那些不能注册的司机的增加量是事实 。 就目前来说 , 不管是现在已有司机 , 还是将来可能再新添的符合规定的司机 , 摆在他们眼前的是该选择那个平台 。

有的司机在遇到滴滴事件之后 , 对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 还是和往常一样 。 但是新注册的司机不能接单 , 接到单的都是以前注册过的 , 司机变少了 , 那么相对来说他们接到的单也就多了 , 有的司机甚至出现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情况 。 对于将来的发展 , 大多数司机还是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 万一滴滴以后有所改变 , 别的平台的流量更高、并且补贴力度更大 , 那得多做打算 , 防患于未然 。

网约车转型
随着滴滴出行的快速发展 , 许多资本伺机而动 。 自从2017年发布有关网约车的细则后 , 就加快了行业模式的转型 , 表现为个人卖家-个人买家到企业卖家-个人买家的变化 。 T3出行、曹操专车就是企业卖家的典型 , 而高德就仅仅是聚合型的模式 , 只是提供流量 。 与聚合性平台比较 , 个人卖家-个人买家、企业卖家-个人买家的成本更高 , 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 , 各个平台还在加大营销 , 高德也是野心不减 , 除了推出新用户可以领券之外 , 部分地区的司机注册后还可以收到五千元的福利 , 平台将从七月开始 , 通过多种形式的免佣帮助来增加司机收入 , 以便吸引更多的司机 。
重新规划再出发市场未来的发展 , 没有人可以确定 , 但是很多人也感到疑问 。 据有关最新数据显示 , 就城市而言 , 今年6月份的用车APP使用人数就有1.005亿 , 滴滴出行位列第一 。 嘀嗒出行、花小猪打车分别排行第二、第三 , T3出行、首汽汽车、曹操出行分别占榜第四、第五、第六 。 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滴滴平台的活跃人数是最多的 。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 , 别的平台如何抢占市场呢?仅仅是通过大额补贴吗?首汽集团CEO表示 , 烧钱补贴可以理解为不盈利的买卖 , 每一单基本上都是亏钱在做 。 其目的是将用户可以固定到平台上 , 这个可能性很小 , 仅仅是流量是不能够走下去的 ,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亏损 , 还是大亏特亏 。 不管怎样 , 标准的服务、安全隐患、规章制度方面一定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
滴滴被调查给网约车市场敲响了警钟 , 数据的安全原则不能打破 , 有关行业的经营应该符合规定 , 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此来增强市场的黏性 , 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 对于网约车平台来说 , 市场的争夺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 , 还要吸取教训并且应该及时采取行动 。 有的平台经营不合规范 , 这也是网约车市场不能发展更好的难关 。 为了争夺市场 , 有的平台会降低审核标准 , 车辆、司机的不合格 , 给顾客带来安全威胁的同时 , 对于平台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