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材料|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会议经验交流材料(11)



2、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水平、以水平促效益

课堂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校成立了由教研组负责教师备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工作 。各教研组积极开展赛课、评课和经验交流讨论等活动 。要求同学科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教研组定时听课、评课,认真研究每一节课中存在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学校领导也参加到教研组的听课评课中 。教师形成课前共同探讨商议、课后一起讨论总结的良好风气,从而在客观上达到了以听评课促备课、讲课的目的,从而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 。

3、落实教学“六认真”,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工作“六认真”的落实 。所以学校在要求教学“六认真”时,把好了“严、细”两关 。“严”,教师无备课不能上课,上课必有较高的课堂效率,作业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全批全改;“细”主要是教学反馈是否真的落实,学困生是否得到辅导和过关,是否及时补救,学生的每一处错误是否去分析和纠正,要体现一课一得 。学校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工作的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学生辅导和纠错等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促进常规工作的规范化 。同时,我们坚持做好签课制、侯课制、周检月查制和推门听课制等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工作 。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如:个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不够高;低效课堂现象仍然存在;年轻骨干师资流转,老龄化日趋严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进,还需要不断探索 。不断向其他兄弟单位学习取经 。

以上所说,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