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 。有专家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县域经济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大局 。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主要取决于五大因素,即区位、资源、政策、机制和人才 。而从现实情况看,一个地方的区位不可选择,资源难以改变,政策调控余地也很有限,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又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只有在创新机制上可以大做文章 。近年来,苏、鲁两省的一些县市立足本地实际,把握好四个抓手,给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一、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一)把握优化经济结构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 从1982年以来,国家就反复提出要调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但许多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始终都进展缓慢 。苏、鲁许多县市领导认为,其核心问题是缺乏抓手 。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抓好城乡经济结构调整来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而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又是做好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如果农民不找村长、乡长,而是找市场,进入城镇搞私营个体经济,这本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 。江苏省吴江市委书记朱建胜认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核心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从历史经验来看,工业化又总是和城镇化同步 。小城镇建设对于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工业经济的"开发区" 。小城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不仅为工业原料、工业产品以及工业信息的交流带来方便,而且为企业的存在和扩大规模提供了场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是吸纳外来项目的"磁力场" 。目前大城市正致力于产业升级,大量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正准备或已经向外转移,中心城镇正是接受这些项目和企业的最理想场所 。山东省一些农村问题专家指出,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一、二、三产业的依赖程度来看,温饱主要靠一产,小康主要靠二产,现代化主要靠三产 。而小城镇具有农副产品集散地、二产的载体、三产的媒体和市场的载体四大功能,能集成和协调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经济连锁和发展关系,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纽,必须予以大力发展 。(二)把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抓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苏北、鲁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存在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资本原始积累慢,缺乏产业支撑力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苏北经济后进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曾经几番学苏南,但长期囿于"乡镇企业集体办"的框框,发展迟缓,包袱沉重 。现在转过来通过撬动民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混合经济,乡镇企业重现生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