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少年事迹材料|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事迹材料


——河北省XXX按:与高速公路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入相比,修建一条农村公路算不了什么 。但是在太行深山,那一条条几公里,哪怕是1公里的盘山道路,却成为万农民通往外面世界的“独木桥”,也是几代甚至十几代山区人民殷切的梦盼 。2005年,在XXX县“交通建设年”里,占据全市公路里程分之的公路通上了水泥路面 。XXX县,这个曾经是全市“村村通”最薄弱的山区县一举成为基础设施先进县 。这里讲述的故事,正是我市全面进行“村村通”建设的辉煌缩影 。
初冬时节,来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XXX县西部山区,条条平整的县、乡、村路,像舞动的银龙,横亘在山地与丘陵之间,把那厚重的山,纯朴的人,和那温馨的丰收情境鳞次栉比的划拔开来 。这是“村村通”工程给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 。用XXX县党委一班人朴实的话说:“村村通工程是党为群众带来希望与福音的工程,再难也要进行到底,一定要改变太行深山区人民落后的交通面貌,让大山的父老乡亲们早日奔上小康路!”
这是一句话,更是一个艰难的决心!
这是一个决心,又是一个不知何时才能竣工的工程!
这是一项工程,最终还是一个点亮山区人民心窝子的铿锵承诺!
这个承诺,意味着要斥资万元,为山区乡个行政村,占据全县的人口修建弯弯延延公里的山区等级公路 。
“政府发动,群众行动”,2003年,是“村村通”工程的第一年,XXX县建设农村公路公里;2004年,村村通工程覆盖了个村,共建农村公路公里;截止目前,“村村通”工程已,比计划提前了 。
山路第一弯:“老道旯旮”的深情诉说——
2005年11月3日,正在果园里忙着收获苹果、柿子的冀家村乡老道旯旮村党支部书记甄自平,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村村通”工程,不顾手头的活儿,就一路小跑地赶来,迫不及待着领着我们来到2004年底竣工通车的小村大道上 。内敛的老支书深情地说“这条道儿啊,真好!真好!!!”
话说间,一辆辆满载着板栗、苹果、柿子的卡车从这个小小旯旮里驶出,据说,这些果品将远销到全国各大城市,果农们的生意像家家户户房顶上打秋的玉米,金灿灿,红火火 。果农张哥儿说高兴地说“俺山里通了这路以后,俺媳妇再也不愁苹果烂在家里啦,供都供不急哩——”
老道旯旮位于晋冀交界的半山腰,从乡路过往村东头的小路长约4.5公里 。虽说不长,但正是这个又窄又陡的山路,让旯旮村的村民一走就是整整六代人 。六代人,他们每天上山下田,挑水施肥,年年盼着辛苦的劳作能有个好收成;六代人守望着这片绿色山场,种植自给自足的干鲜果品;六代人,他们在沙滩沟里艰难跋涉,看着卖不出去果子干干地着急;六代人,他们把“丰收”一担一担地从山腰抬到路口,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半山腰的家;六代人,他们几乎足不出户,望着山那边的山,听着自己的回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