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少年事迹材料|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事迹材料( 二 )
第一任老支书张存礼一生最大的的夙愿就是能为乡亲们修一条好路,之后七任支书为了完成他的遗愿,等着,盼着,跑过,试过,付出了代价,想尽了办法,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道路,也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唯一道路变得遥远而又漫长 。
2003年新春刚过,像往常一样,冬天的山场格外静沁,喇叭里传出了一阵声音:“从今天开始,县里要给咱老道旯旮村修路了——”听说县里要来修路了,老道旯旮的村民并没有平原村农民那般惊喜 。生活在这里的人最清楚,这些年,老道旮旯修了路修了若干次,可年年修年年毁,至今乡亲们还依然没有见到一条像样路 。更多的村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前来考察道路的县、乡领导及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 。
比起平原村,老道旮旯要山高、沟深、河宽、水急、线长、滩多,路基大部分濒河而建 。要更多地考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路面坍塌等现象的发生,一位年长的老大爷,对前来勘查路容路貌的技术人员说“年轻人,别费那心思了,这路修不成!” 。
市、县交通部门负责同志来了,县委有关领导来了,他们为该村修建这条道路拔付资金万元,与一线的工程人员一道,齐心协力战天斗地 。他们走到党员身边,走进群众中间,把我市“村村通”工程的有关政策,把县委为村民们修建致富路的决心,坚实地砸进乡亲们的心窝窝里,像地基一样铺就在4500米的羊肠小道上 。随着工程地进展,村里不少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工地上进行义务劳动 。七十岁的老党员、也是老村干部张新春体弱多病,却每天不不亮就到了工地,和这里的工人们一道捡砂砾,砸石子,一刻也不闲着 。寒冬里的一天,山里的气温比平原骤然下降了三四度,县长田德荣看到他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少干,拉着他那双冻裂的手,硬是扶他到了一旁说“大爷,您比种自家地还卖力呢!”大爷说“我这一辈子,合眼前就想看俺村这条路能修好啊——”
老大爷的话深深触动了县委、政府一班人,他们知道,还有无数像老道旮旯村的张大爷一样的山区人民,眼睁睁地盼望着,党委、政府能把致富的路修到自家门品 。修路,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
山路又一弯:“风雨路人”的铿锵承诺——
老道旮旯村仅仅是我市个山区村的其中一个 。
2003年是我市提出“村村通”建设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XXX县一大批生态文明村同率先行动,走在小康大道上 。而分布在太行深山的贫困村却无法与之抗衡 。仅冀家村乡就有贫困村个,木叩、马庄沟、桃树村、老道旮旯、安子垴,这一串串蹊跷的村名串起了太行山东麓这片悬崖峭壁 。
“先从最难的路开始!”在2004年初该县的党政联席会上,在认真听取了该县交通局长郭奎明的介绍后,书记、县长以及主管领导达成了共识 。他们把目光送向了墙面上的“村村通”地图,送向了上面标记着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个达到“村村通”的个村的标记 。会议一结束,县领导就就会同市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驱车赶往深山区 。从刚刚修建的乡道梁石公路到老道旮旯村,他们陡步行走素有北方“香格里拉”之称的青山绿水中,脚步却异常沉重 。
推荐阅读
- 青少年平安知识手册读后感
- 青少年教育读后感
- 青少年安全教育读后感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1000字
-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读后感800字
- 美德故事读后感
-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 风筝下的少年读后感
- 爱的教育爱国少年读后感
-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