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园安全教育经验材料


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是由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为切实加强我园的安全工作管理,确保我园教师和在园幼儿的身心安全,
一、安全工作实行班主任负责制 。班级制定责任人,责任人必须把班级安全工作放到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来对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
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是由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幼儿指3-6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年龄小,又活泼好动,是最宜发生交通事故的群体 。因此,选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先入为主”,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
二、建立班级安全制度 。各个班级要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掌握班级的安全工作重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安全工作措施,天天讲,经常讲,紧绷安全弦 。
三、定期对班级设施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班级的活动室、寝室、洗室等设备设施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检查要深入细致,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清除 。防止发生失火、触电、砸伤等事故的发生 。
四、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班级的日常活动、饮食、卫生管理是班级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尤其要加强对热水、热饭的安全管理措施 。日常工作中应努力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防止碰伤、抓伤、烫伤、吞食异物或幼儿将异物放入眼、耳、鼻、口内等事故发生 。
加强幼儿在园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要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
幼儿的玩教具应该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严禁使用有害、有毒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而且要严格玩、教具的卫生消毒制度,根据本园消毒卫生要求,及时对玩、教具进行清洗、消毒 。
五、加强班级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偏爱、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
六、严格“接送卡”制度 。根据本园接送卡使用要求,严格实行“认卡不认人”制度,确保幼儿人身安全,防止不法分子滋扰幼儿 。日常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幼儿走失现象的发生,定时、不定时的点数幼儿数量,发现走失及时上报、处理 。
七、切实加强对班级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班主任要严肃对待班级安全工作,并与班级其他人员商定安全责任落实问题,对因玩忽职守酿成重大影响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