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通报 交易心得丨吉姆·罗杰斯的危机应对手册(0802)( 二 )


2 即便危机爆发也无须绝望
要记住 , 即便在危机中失去一切 , 即便陷入沮丧与绝望的深渊 , 凤凰涅槃、绝处逢生的机会也永远存在 。 因为绝望越深、越重 , 机会来临时的幸福也便越沉、越满 。 事实上 , 这个世界上越成功的人物 , 曾经历过的绝望便越为深重 , 越难以忍受 。
从来如此 , 从无例外 。 所以 , 对那些经历危机而悲观厌世的人 , 我想这样说:“没关系 , 不要紧 。 无论发生了多坏的事 , 天也塌不下来 。
何止如此 , 十五年之后就会完全变天 , 那时就是你重生的机会 。 ”没错 , 无论你的人生被危机如何摧残 , 也无论你的心情如何沮丧绝望 , 也要顽强地活下去 。 只要活着 , 就会迎来转机 。
这是人生常态 , 也是自然规律 。 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言:“留得青山在 , 不怕没柴烧 。 ”我自己的人生经历 , 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 曾经有一个好友 , 因为被妻子抛弃而选择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我本人也曾因离婚长期情绪低迷 , 而现在却每天都在感谢上帝的恩赐 。
因为在离婚的十五年之后 , 我又重新沐浴在幸福中 , 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 我的经历绝非个例 。 相同的人和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 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 。
事实上 , 每一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某个理由而悲观绝望 。 但所有的悲观厌世者一定有一个共通点 , 那就是对历史的无知 , 即对“十五年后自己的人生将截然不同”这一点一无所知 。
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放弃自杀的念头 , 未来也许有一个极为精彩的人生在前方等着你也说不定 。 以美国和日本的数据来看 , 绝大多数自杀者都是20岁前后的年轻人 。 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
如果他们不死 , 十五年后 , 当他们35岁的时候 , 世界将大为不同 , 他们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 。 这绝对是大概率事件 。 至少值得期望一下 , 等待一次 。 还是那句话 ,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 , 也无论这件事带给你多大的摧残和打击 , 等一等 , 未来会不一样 。 以日本为例 。
1965年日经指数崩盘的时候 , 想必有许多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 但是 , 那之后的日本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血复活 , 到1980年迎来了繁荣的巅峰 。
掐指一算 , 正好十五年 。 美国也一样 。 1930年的美国 , 有多少人由于在空前的“大萧条”中失去一切而轻生 , 可如果当时他们能选择顽强地活下去 , 熬到1945年 , 便会迎来戏剧性的命运转机 。
因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 , 其国力之鼎盛堪称空前绝后 。 掐指一算 , 又是十五年 。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永远不要做空美国 , 因为这个国家有无限潜力 。 ”我也想借花献佛 , 对每一个深陷绝望中的人说:“永远不要做空自己的人生 , 因为你的人生有无限潜力 。 ”这不是安慰 , 是事实 。
3 应对危机的第一要务
那么 , 应对危机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呢?简单 , 要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有个清醒的认识 。 遗憾的是 , 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 。 有太多的人即便周边发生了无数危机的征兆 , 也表现得无动于衷 , 不能做到积极地探寻这些征兆背后的深刻含意 。
所以说 , 一定要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 , 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表象随时保持正确的敏感与清晰的理解 。 比如说 , 印度的金融体系到底发生了什么 , 必须探求所有征兆的蛛丝马迹 。 无论你发现了什么 , 看见了什么 , 一定要保持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 , 千万不要试图咨询他人的意见 。 一定要保持独立性 , 切忌依赖他人 。 否则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 就有你受的了——那些不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 只知道随他人意志起舞的人 , 一旦进展不顺 , 便会表现得彻底蒙圈 , 手足无措 。
所以说投资这码事 , 只适合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擅长的事 。 否则 , 买了自己都搞不懂的东西 , 万一有点什么差池 , 想不蒙圈都难 。 这就是所谓“不熟不做”的道理 。
所有人都喜欢“热点消息”“独家情报” 。 特别对我这样的资深投资家来说 , 每个人都想从我这儿搞到点“内部消息” , 都希望从我嘴里说一句“哥们儿 , 买这个吧!绝对稳赚不赔!”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 , 当他们依赖别人的时候 , 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无能的人 。
所以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的脑袋 , 只在自己知道的东西、熟悉的东西身上花钱 。 这样做就对了 。 不妨这样想问题:假设你漫长的人生中 , 顶天了只有二十次投资机会 , 你会怎么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