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管理办法|班组长管理经验综述

去年终于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 如果从2000年毕业之后参加的律师资格考试开始算 , 我是“留级”三年才拿到了毕业证书 。在法院工作 , 司法考试是一道早晚要逾越的门槛 , 喜悦的心情自不待言 , 确实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回顾这四年漫漫司考历程 , 可以总结的实在太多太多 , 成功的经验虽然只是一点点 , 可也有不少值得大家引以为戒的惨痛教训 。我愿意把这些东西都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 如果能对其他尚没有通过司考的学友有些许的帮助 , 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我来看 , 要通过司法考试 , 复习的方法至关重要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 复习的时候也需要因人而异 , 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 。我是一名法学本科毕业生 , 我主要就从法本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摆正心态 。根据不完全统计 , 每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中 , 因为信心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打算考过的人占到了85%以上 , 司考名师李建伟博士曾经对这一现象有过很精辟的分析 。实际上 , 没有抱着必过的信念 , 怎么可能会付出全部的努力?觉得自己复习的差不多 , 模拟练习成绩都在及格线上下 , 如果运气好就能考过 , 这样的考生也不在少数 。其实 , 侥幸心理实不足取 , 每年220-229、230-239是人数最多两个分数段 , 239和240就是地狱和天堂 , 真要是仅差那么几分就只能徒唤奈何了 。有的考生抱着练兵的目的 , 说考不考过都无所谓 。我想即便是如此最好也还是定下必过的目标 , 认真准备 , 即使没有考过也为以后的复习提供准确的参考 , 毕竟 , 没有全身心投入而得出的结论会有很大的偏差 。通过司考的人当中 , 非法本占了很大的比例 , 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以前从没有接触过法律可一次考试就通过了 , 反观我们这些所谓的法本生却没有这么幸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难道我们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出来的“正规军”还比不过那些土枪土炮武装的“杂牌军”吗?其实 , 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 。法本的考生特别是刚刚毕业第一次参加司考的考生 , 往往认为考试内容都是以前上学时学习过的 , 自己的理论基础扎实 , 不需要费太大的功夫 , 不自觉的产生轻敌思想 。我在第一次参加2000年律考的时候 , 就犯了这样的大忌 。我当时的复习也算是比较全面 , 可确确实实始终有一种浮躁的情绪 , 背法条的时候静不下心 , 觉得东西太琐碎 , 虽然翻来覆去看了不少遍 , 但是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加上没有经验 , 对第四卷的案例分析准备不足 , 结果以四分之差遗憾落榜 。现在想起来 , 虽然四年当中所有的理论和科目都曾经学习过 , 期末考试也都考察过 , 可是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毕竟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 , 这些被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 。司法考试的考察方式与学校考试有很大的区别 , 司考注重的是实践 , 学校教育侧重在理论;司考每题都是一个小小的案例 , 学校考试多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形式;司考考的就是对概念的准确和熟练运用 , 而学校考试要求的是理论深度与宏观的把握 。法本考生在角色的转换上不如非法本的考生 , 容易在惯常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导致复习出现偏差 。所以 , 踏下心来 , 稍安勿躁 , 按部就班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二、掌握复习方法复习是件苦差使 , 应该说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 。14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杂揉到四张卷子里 , 复习的工作量是如此之大 , 通过率又是如此之低 , 所以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是不行的 。我个人认为 , 如果是第一次参加司考 , 除了自己看书做题之外 , 有必要报一个口碑好、指导性强的辅导班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通病 , 但也是屡试不爽的过关良方 。有几个举办多年的辅导班 , 长期研究司考 , 掌握了很多考生个人无法获得的资源 , 学员的通过率是很高的 。我去年考前三个月上了一个辅导班 , 感觉针对性很强 , 尤其他们对考试走向的把握上非常准确 , 老师的讲课带动了复习 , 获益颇多 。很多通过司考的人说从何时开始复习为好的答案都不一样 , 或长或短 , 我个人认为从考前半年开始动手比较合适 。当然 , 我属于基础比较差 , 笨鸟先飞的类型 , 如果连我都能考过 , 相信大家复习半年一样都没有任何问题 。复习并不是都要一股劲 , 一样的密度 , 始终保持冲刺的状态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 保持循序渐进会很有好处 , 有必要作一个整体性的安排 。我从考前半年开始看教材 , 这种看法是比较仔细、比较认真的看 , 目的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 , 力求搞清每一个基本概念 。这时不用高度紧张 , 只要能保证每天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就可以 。如此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 把整个教材看了一遍(第一册看了两遍) 。期间 , 找一些历年的真题练习 , 对自己现有水平有准确的定位 。考前三个月上辅导班 , 在上辅导班的这一个月多里 , 按照老师的要求复习 。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对一些平时接触少 , 印象不深刻的知识加深记忆 , 同时开始法条的复习 。上完辅导班还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 , 这期间就是大面积的背法条 , 同时对教材粗线条的反复看 , 每天作一定的练习题 , 提高熟练程度 。最后要留出考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冲刺 , 这时就大面积的做题 , 可以完全抛开教材 , 只留法条 。以上说的是复习的时间安排 , 在合理分配时间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对复习内容的有效安排了 。李建伟博士有句名言是“司考是门放弃的艺术” , 说得很有道理 。每门法在司考中的比重不同 , 如民法能够占到100分左右 , 历来有“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说法 , 而像法理、法制史只占到10分左右 , 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 , 不要贪多嚼不烂 , 每个部门法都想看个明白、记个清楚 , 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分值较小、又不容易得分的部门法上实在不符合效率原则 。我个人认为 , 第一卷中的法理和经济法是完全可以舍弃的 , 没时间不看 , 有时间简单看看 。因为法理题目灵活 , 而经济法太多太碎 , 背了不一定能得几分 。重点看的应该是法制史、法律职业道德和三国法中的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 。因为法制史和法律职业道德没有什么理论问题 , 完全是教材上的内容 , 不用理解全凭记忆 , 只要背了就有分 , 这样的分数应该说是最好拿的 。三国法的分值在35分上下 , 其中得分难度最大的是国际法 。有人认为国际法最容易 , 看起书来也有兴趣 , 其实国际法的10分内容分散在教材的10章当中 , 一章一分 , 出题没有规律可循 , 而且内容也是极其琐碎 , 所以这10分最不好拿 。而三国法中的国际私法是最容易得分的 , 除了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比如转致、反致之外 , 所考察的内容全在民法通则、民通意见、民讼法、民诉意见等关于法律适用和管辖的几十个法条当中 , 把这些法条全背下来 , 国际私法的分数就全部拿到手了 。国际经济法很多考生平时接触很少 , 内容繁杂 , 理论难度较大 , 但实际上其15分左右的考点主要就分布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物运输、贸易术语、运输保险这四大部分里面 , 其他像国际支付、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法等几章总共只有1、2分 , 可以算作“垃圾章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第三卷的合同法内容基本一致 , 放在一起复习即可 。上面这四大块各自独立 , 内容互不相干 , 只要分别下功夫各个击破 , 国际经济法也就算是搞定了 。第二卷中的易得分部分是两个诉讼法 , 完全是法条 , 不仅要背刑诉法和行政诉讼法 , 还有刑诉解释、六机关规定、检察院规则、行政诉讼法解释等相关司法解释和规定 。当然 , 这部分法条实在太多 , 如何记忆是个问题 , 但如果手中有《重点法条解读》这本书就好办多了 。我觉得开始看教材和法条要快速 , 不要翻来覆去看一块内容 , 想把它记住之后再往下看 。不管是教材还是法条 , 第一、二遍不要指望能记住多少 , 从记忆的规律上说 , 开始遗忘的总要比记住得多 , 但通过不断的强化记住的会越来越多 , “书读百遍 , 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 。反复看、通过做题加深记忆 , 如果能看四遍以上 , 那么印象应该就很深了 。第二卷中的刑法部分最不容易得分 。我一直就从事刑事工作 , 去年考前还自以为刑法学得比较好 , 可是最后刑法部分得分最低 。原因就在于刑法理论难度最大 , 各种罪名繁杂 , 出题最灵活 , 对刑法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 , 只有在熟练掌握总则理论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题 , 达到熟能生巧 。行政法很多考生也很头疼 , 因为平时接触不到 , 理论和具体规定生疏 。我建议主要以看教材为主兼顾法条 , 只有弄明白基本的理论才能记清楚 。好在行政法分值不是很多 。第三卷每年都普遍是得分最高的一卷 , 我以为商法中的三资企业法、破产法和票据、保险、海商可以不作重点 , 其他都是重中之重 。第三卷的教材可以少看一点 , 出题基本上是依法条而设计 , 所以背法条是主要的手段 , 没有其它的好办法 。第四卷没有什么好说的 , 主要是做题的技巧问题 , 如果前三卷的内容复习到家 , 第四卷应该也不会出大的问题 。三、重视总结技巧不论是复习还是考试 , 都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 平时注意总结并发现一些窍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复习 , 我在背书之余找一些口碑比较好的练习题 , 复习到哪个部分就同步做那个部分的练习 , 不等到把书都看完了再做题 , 趁热打铁效果比较好 。背书的时候我习惯交叉进行 , 也就是看一、两个小时教材 , 看一、两个小时法条;看一会刑法 , 看一会民法 。我感觉如果长时间看一个内容精力不容易集中 , 效率反而降低 。我经常还在一些司考网站上进行浏览 , 和别的考生交流交流经验 , 探讨一些难题 , 这样比自己在家闭门造车要好得多 。有的网站上为大家共享的一些资源是很不错的 。通过三次考试 , 我逐渐感觉到第一卷的重要性 。要达到240分 , 每卷平均应该60分 , 但第四卷历来普遍很低 , 平均分都在30-40分之间 , 而且考虑到判卷等因素还是不要把宝押在第四卷上 , 如果能够保证前三卷达到200分 , 那么通过司考就会非常轻松 。在前三卷中我感觉由于第一卷题目基本以死记硬背的为主 , 如果确实下到了功夫 , 那么分数最容易提高 。去年的第一册教材我反复看了四遍 , 结果第一卷考了73分 。如果前三卷中有一卷能上70分 , 另外两卷都在60分左右 , 那么基本就可以过关了 。第三卷对于法本学生来讲应该不会太低 , 因此在努力提高第一卷分数的情况下 , 对第二卷的内容花些力气 , 这样突出重点 , 主次分明 , 应该会有一个满意的效果 。最后 , 我想谈谈在考场上的一些心得 。在前三卷的选择题中 , 很多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因为每张卷子有40%左右是难度最小的送分题 , 不要因为做了大量难度大的练习题 , 就把司法考试的题目全看成是陷阱 , 前思后想、犹豫不定 , 总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得太简单了 。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想得越多越容易出错 。许多题目都是依法条而设题 , 分析题的时候尽量去寻找相应的法条而不要盲目就事论事、不知所措 , 再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 , 只要能找到它在法律条文上的依据那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多选题中我觉得排除法的效率很高 , 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 四个备选答案中只要能排除一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当然 , 在单选和不定项里也可以适当运用这个方法 。不定项选择往往是一个中型的案例而引出的数个相互有关联的问题 , 这一点和第四卷的案例分析有些相象 , 如果第一问就答错了很可能导致后面的所有设问一分不得 , 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慎重 。如果第一问就拿不准 , 不妨后面的问题选择与前面截然相反的思路得出的答案 , 以提高保险系数 。提起第四卷的案例分析总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 , 我也不例外 , 经历三次考试 , 我到现在还是对第四卷把握不太准 。去年考前我给自己第四卷定的目标是50分 , 考完之后自己估分是65分 , 可最后成绩只有56分 。考场上总的感觉是时间紧迫 , 十几道大题平均用时应该在15分钟左右 , 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间 。关于每题的设问方式都不尽相同 , 答题的时候切忌洋洋洒洒 , 一是时间不允许 , 二是阅卷老师不会给你仔细寻找得分点 。作答要有针对性 , 问什么答什么 , 每一问的序号要写清楚 , 让人一目了然 。如果某题只问了应该怎么样 , 而没问为什么 , 那么要不要写理由?我个人认为应该写 , 抓住重[1][2]下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