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P50 系列正式发布,两大黑科技突破物理边界( 二 )
计算光学还可以优化潜望式摄像头普遍存在的光学损失问题 , 即 P50 所提出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 。 华为举了一个例子 , 以往使用潜望式摄像头半段式的设计 , 前面的光学部分会损失掉 50% 的图像信息 , 后续在 CMOS 成像后使用算法进行还原和恢复的话 , 最多只能做到 60% 的原始信息修复 。
在计算光学技术的加持下 , 华为 P50 Pro 的潜望镜模组相较于以往可以多还原 25% 的图像信息 , 基于原本的 60% 还原 , 可以提升至 81% 的图像信息修复 。 具体到体验上 , 长焦成像的画面会变得更加清晰、真实 。
「原色引擎」还原双眼色彩 , 眼见为实 拍摄部分 , 相机镜头的光学偏差解决了 , 那么观看部分 , 人眼间的偏差又该如何解决呢?
每个人的色觉细胞不一样 , 眼睛对色彩的感知也不一样 。 当然 , 这个感知不但经过人眼收集物体光线 , 还会经过大脑去处理 , 最终获得视觉的观感 。
所以 , 华为 P50 系列将原来的 XD Fusion 计算摄影 , 提升到 XD Fusion Pro 之后 , 后端的色彩调校也有了新的突破 。 简而言之 , 就是把传统的 RGB 信息处理过程 , 尽可能地贴合人眼视神经感知光线的流程 。
华为 P50 系列基于图像传感器和多光谱传感器 , 把摄像头获得的环境信息 , 从 RGB 转换为 CIE XYZ 色彩空间坐标值之中 , 让颜色还原得更加准确 。 同时 , 还加入了「色适应模型」 , 也就是把传统的 RGB 信息转成人眼视神经的模型 , 再加上色彩增强的环节 , 来使手机拍到的图像色彩与当时所见的环境色彩一致 。
虽说这样处理下来还是无法解决不同人之间 , 色觉细胞存在差异的问题 , 但是华为工程师表示 , 这套流程处理之后 , 已经大幅减少差异 , 「我们做的目标是要和大多数人看到的结果一样 , 但很难追求每个人都一样 ,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 」
准确的颜色表达不会过分讨好眼球 , 也不会过分平淡无味 , 成像的一瞬间留存的是环境空间那一刻的真实色彩 。 这样对色彩所见即所得的拍摄体验 , 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愉悦的 , 也为创作后期留下了最 RAW 的真实基础 。
主摄 , 不仅仅只有一颗摄像头了 多摄的概念 , 在我的印象里 , 最早也是华为带给我的 。
目前 , 手机所搭载的摄像头大多数都是传统定义上的「定焦」镜头 , 通过多个摄像头的协同分工 , 从而实现了「全场景」、「全焦段」的多摄模组应用功能 。
如今 , 华为在 P50 上再度延展了「多摄」的设计思路 , 把它引入到「主摄像头」的领域当中 。
具体来说 , P50 创新地装载了两颗原色摄像头 , 一颗彩色 , 一颗黑白 , 再配合多光谱色温传感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超级主摄单元」 , 辅以超清图像引擎等软件算法 , 突破了原来单个摄像头的感光极限 , 实现进光量和清晰度的明显提升 , 带来更精细的画质和色彩表现 。
突破单个参数堆砌的桎梏 , 也是另一个维度上的突破物理边界了 。
从参数上看 , P50 这一代比上一代厚度薄 0.45 毫米 , 实际上通过计算光学等技术 , 已经可以让更薄的模组、更薄的镜头达到比以往更强的性能 。 清晰度、色彩、连拍的体验、稳度 , P50 Pro 都超过 P40 Pro+ , 技术加持不仅有计算光学 , 而且 AIS Pro 超级防抖、原色引擎等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
在用户感知层面上 , 那就是轻了 , 薄了 , 更好拍了 。
技术跃进 , 目的是想让你「所见即所得」 迭代更新的 P 系列旗舰手机产品 , 在移动影像史上留下鲜明印记:P9 系列开启徕卡双摄时代;P20 带来徕卡三摄;P30 引入超感光传感器和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P40 系列以超感知影像 , 树立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标杆 。 而这代 P50 系列通过 AI 算法突破物理边界 , 开辟了移动影像的全新赛道 。
一座座里程碑背后 , 彰显了华为在影像技术层面的进步 。 当消费者手持产品时 , 它集中体现的是符合使用直觉思维的、「所见即所得」的随手拍体验 。
在我看来 , 手机摄影还是有别于相机摄影 , 它不但是手机里面的一个小功能 , 而且已经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记录方式 。
若要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讲 , 智能手机不断地在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 创作者可以将参数和使用说明都抛诸脑后 , 将精力集中在创意的迸发和灵感的捕捉上 , 轻巧好用的华为 P50 系列 , 一下子就把普通人与「创作」这个词拉得很近 , 带领大家一同进入移动影像新时代 。
推荐阅读
- “元宇宙”赋予城市无限发展势能、无限发展动能(系列35
- 荣耀手机销量冲到国内第二,50、60系列功不可没,春节期间再降价
- 全球化国际教育系列——达尔文
- “元宇宙”赋予城市无限发展势能、无限发展动能(系列22
- 全球化国际教育系列——爱因斯坦
- 美国航天局公布2022年一系列采用其太空技术衍生新创发展
- 全球化国际教育系列——霍金与黑洞
- 宝可梦系列里面,看上去进化后更庞大的身躯,实际却变小了?
-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双子叶植物纲—白樟目
- “南充系列强奸杀人案”始末:四位青年抢劫、强奸、杀人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