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式教育法|经典教育与累积式教育法指导师培训感想( 三 )



二、一年之季在于春 , 一天之计在于晨 。我请教材的时间都快二年了 , 但由于与先生的生活方式存在差异 , 早起一直坚持得不好 , 看着家人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 反观自己蜗牛似的爬行 , 也知道“一年之季在于春 , 一天之计在于晨” , 按这圣贤标准来衡量自己 , 心里的愧疚感由然而生 。来培训前 , 就给自己定目标 , 一定要借培训之机 , 坚持早起学习 , 跟着大队伍 。

培训课程都属于的高能量级的 , 也许是沉睡的大脑太久没听这振奋人心、生发志气的课程了 , 和我同房的李艳老师都属于没有“瞌睡虫”的家人 , 每天睡不到三小时 , 依然早晨4:30分起床 , 赶着上早课 。每每看着赖老师已经是洗漱完毕 , 淡定从容 , 盘腿而坐 , 悠闲喝茶、聊天、讲道 , 如此简单 , 让每一个走近的人从心底升起敬意 , 让每一个人感受育心经典文化内涵 , 让每一个人相信超越圣贤成为可能 , 育心经典用实际行动推进文化养生 , 文化养老 。

改变 , 从一切不舒服开始 。道在脚下 , 行之则近;路在天边 , 累积不远 。坚持早起学习 , 用经典来指导我们生活 , 以前学习经典 , 总好像没看到成长 , 自己在单位也没敢说(生怕误解为不勿正业) , 潜龙勿用 。哈哈 。现在培训、早起学习后 , 不仅志气生发了 , 同事要我给他们分享国学经典 , 争取早日把周边领导 , 同事 , 亲友等认同;而且思维格局打开了 , 回来第一天上班路上还在想4月份的业务培训课如何来上呢?突然想到我是否可以用《易经》思维来给他们上上业务培训课呢 , 想想这一定让他们新鲜 , 让每个人感觉自身责任重大 。

三、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育心经典的平台就像大海的宽广一样可以容纳众多河流 ,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 , 这与赖老师、苏老师本人的心胸宽广的修养分不开的 。在明德经学院金老师的努力下 , 我们有机会与赖老师、苏老师合影、用餐 。对他们的和蔼、可亲、承担、大爱、包容……等优秀品质 , 无不让人佩服 。今天 , 我个人只谈对包容的想法 , 第一 , 包容弟子讲师团 。赖老师对弟子的承担工作 , 无论做得结果如何?没有批评 , 没有领导那种居高临下 , 指挥着这指挥着那的气势 , 有的还是微笑的鼓励 , 创造机会 , 提供平台 。正因为如此 , 从主持、讲师个个干劲十足 , 津津乐道 , 快乐地学习工作着 , 弟子们演绎着从厨房走向讲台 , 从幕后走向主播 , 写文稿 , 做PPT , 读经典、用经典、讲经典 , 这短暂的系列传奇蜕变 , 均源自赖老师创立累积法 , 源自赖老师的包容之心 。第二 , 包容家人们分享 。赖老师、苏老师在家人自我介绍和培训心得分享环节 , 特意放下繁忙的工作 , 始终面带微笑 , 不停点着头 , 鼓掌安慰着 。有些家人激动得话也没说清楚 , 眼泪不停的地留着 , 但他们没有打断 , 耐心地静静地等着 , 依然用炯炯有神的双眼安慰着 , 这一幕让我看在眼中 , 敬佩在心里 。培训分享时 , 我坐在第一排煎熬着 。为什么煎熬?按理第一排我肯定可以抢到前三名分享 , 但就因为纠结是否分享 , 让人煎熬到倒算第二个分享 。(不分享似乎带着遗憾离开培训场 , 分享吧似乎永远也准备不足似的 , 这种台下的煎熬比上台紧张还难受) 。最后 , 虽讲得不好 , 但还是豁出去了 , 有些话就随气氛灵感即兴说了 , 据金老师后说 , 我的某些看法给赖老师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 感谢赖老师和台下的家人给我热烈的掌声 , 安慰包容我这颗不安的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