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培训体会( 二 )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1、 识字方面
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就是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个生字的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字字过目读文的习惯,一开始让学生用手指指着读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读到那里,帮助学生眼睛跟着字跑,这样做就是帮助学生在读文,多与文字见面,从而达到文熟字悉的目的 。但识字如果仅靠课本内的短文还是不够的 。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中多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 。因此,识字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 。除了课文,我还规定学生每天保证有15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此外,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认认校名、专用室名、路名等
2、“听”的方面 。
听的要求就是要学生做到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 。我就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评价表,从听得态度、习惯、方法上去评价,并采取用自评、同伴评、家长评与老师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效果较好 。比如第三周我们评比“听”具体评价目标就是学生是否听得认真,是不是像录音机一样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了 。学生刚开始对要求还不能完全明白,老师就有意识地随堂评价:“××听得很认真,因为他把老师刚才说的话记住了 。”“××听得真认真,因我老师说的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一遍 。”“老师发现××听得似乎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耳朵竖得直直的,老师知道他一定听得很认真 。”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明白了认真听的要求,初步学会了“听”,于是在评价表上绝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笑脸奖章 。经过几周后,我们又再评价“听”,但评价的要求提高了,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听清主要意思,不重复别人说的话 。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就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 。
3、“读”的方面 。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限,朗读时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的现象 。作为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即用小手指读,读到那儿指到那儿,眼睛跟着字“跑”,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加以纠正,传授正确的指读方法——及手指点在字的下面,眼睛跟着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 。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字字过目练朗读的良好习惯,识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学生读文时的障碍也逐步减少了,朗读的速度也开始渐渐加快 。此外,我们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习惯,允许学生带喜欢的书到学校里和同伴一起读,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经常组织同学交流,爱看书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生字,发展语言,做到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