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七 )

(4)课堂提问要突现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 。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如老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设计这样的提问:谁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口诀介绍给同学?顿时课堂鸦雀无声,每个同学都在积极思考,过会儿同学们举起地手像小树林般,争着要给同学介绍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这就要看教师如何去呵护学生的想象,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源泉 。因此,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 。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 。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 。(5)课堂问题要突现趣味性 。问题设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学习主体本身,或者学习活动本身 。也就是说学习是由内在心理因素所引起 。例如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 。而且内在动机作用比较持久,并且有主动性,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得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如老师在教学《倍的初步认识》时,同学们已经知道小猴有6只,小鸭有2只,这时问:小猴和小鸭在争吵请你猜猜它们在争吵什么呢?有的说:小猴和小鸭一共多少只?有的说:小猴比小鸭多几只?有的说:小鸭比小猴少几只?有的说:小猴的只数是小鸭对几倍?教师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 。又如在教学《十几加几》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听清楚老师的两个口令,一先摆13 个方块,二再摆2个方块,将步骤二字改成口令,效果大不一样,仔细想想实际上是把成人语言换成儿童语言 。(6)课堂提问要突现层次性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只有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 。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 。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