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
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 。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 。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儿童中心(杜威)、结构中心(布鲁纳)和人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广泛的实践,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行的 。另一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三个板块 。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行的 。90年代末,人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行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 。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一块园地 。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心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休闲类等 。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向何处去?研究性学习课程确是一个理性的价值方向,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微观背景 。
2.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学习
(1)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 。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 。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高中团委工作计划书范文
- 工作计划|大学学习部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
- 工作计划|高中寒假计划表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学习部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 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中二年级
- 工作计划|高中后勤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高中班级德育工作计划表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年寒假学习计划模板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