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关于回家乡的文章( 三 )


-------村庄
从进入村庄的那一刹那 , 我就开始犯嘀咕 , 满是灰尘的黄土地 , 坑坑洼洼的小路 , 骄阳似火的天气 ,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段距离就是一废弃的河坑 , 凡是坑就是一个天然的垃圾场 , 而人流必须要经过这一个又一个污浊地 , 参天的杨树下聚了一堆一堆打牌的人 , 想必闲来无事 , 找了个天然氧吧既能娱乐又能健身 , 一举两得 。
【回家乡|关于回家乡的文章】老爸带着我逛村庄 , 指着那还是泥土的房子告诉我那是谁的 , 指着那红砖青瓦的房子告诉我那是谁的房子 , 指着那水泥浇铸的房子自问这是谁的屋?我倒是弄懂这些房子的变化代表了不同时代的人物 , 土屋破旧 , 但冬暖夏凉 , 岁数极大的都不舍离开 , 红砖青瓦大多是中年后期的人 , 他们不愿继续贫穷 , 经过一番奋斗 , 建造了家业 , 又为了下一代不能过于挥霍 , 就有了不过于张扬的红砖青瓦 , 至于水泥浇铸 , 那可是新婚房居多 , 他们这一代及其享受 , 用上一辈积攒的财产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 但大都是房在人空 , 沿着羊肠小道转悠我们家的宅基地 , 那是块很宽阔的地 , 在我家的南北都盖的严严实实唯独我家的地里长着稀稀的杨树 , 东边紧挨着大队的种植田 , 原来我们家的是属于房屋居住的边远地 , 也就是这个小村庄居住和种植的分界岭 , 其实从村的西到东不过十来分钟 , 只是家家独门独院 , 加上村庄的人热情 , 一路走一路说话 , 硬是将十来分钟的路走了半个多小时 。
村庄中有位即将百岁的老人 , 我该称大嫂 , 就是这年龄耳不聋 , 虽然说话不那么利索 , 但大脑绝对不糊涂 , 据说这是村里最大的寿星老人 , 不是因为前两年跌过跤 , 腿不能动了 , 其它都好好的 , 咨询有何秘方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 , 老人露出掉了不少牙的嘴笑着说:乡下人有什么秘方 , 能活多久活多久 , 不是家里人提起岁数 , 哪还记得自己有多大 , 在地里干了一辈子的活 , 也就是下地干活 , 做饭 , 带孩子....... 。我一直语塞 , 每个人的活法真有天壤之别 , 这些老人生活这片土地上 , 临了了还是在这片土地上 , 连趟远门都没出过 , 难怪现在的孩子在外打工的很多 , 虽然结婚后还是回到这贫穷落后的地方定居 , 毕竟弥补了老辈们连外面的世界是什么都没见识过的空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