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校长|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事迹材料( 二 )



1978年,于漪提出教文育人的思想,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 。1996年,她倡导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
【名誉校长|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事迹材料】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要随着改变 。于漪说,教师对孩子们不要轻易说不 。一些老师埋怨现在学生太淡漠,其实他们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灌溉学生们情感这块盐碱地,必须找准切入点 。孩子们喜欢周杰伦的歌,我也去认真听,发现他的歌风格独特,歌词也有文化含量,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式的演唱适合独生子女的自我倾诉 。做教育,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在教学之余,于漪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 。她主编的《现代教师学概论》已成为全国教师职后进修的材料 。《于漪文集》六卷本也已出版 。

活的教育学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不要让题海毁了孩子!好好钻研学科的规律,将语文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无缝焊接,唤醒孩子青春的心灵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于漪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回响在礼堂中每一位老师的耳畔 。青年教师们说,于漪就是活的教育学 。
教书除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是熏陶思想 。老师要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点上,将平凡的工作和孩子的今天、祖国的明天联系在一起 。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 。于漪常常对青年教师说 。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即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 。
当老师,于漪始终忙得不亦乐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就开始带教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 。如今,她还在为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带教 。除了担任华东师大、首都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4所大学的兼职教授,81岁高龄的于漪还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的重任 。她不顾年事已高,风尘仆仆地赶到江苏、浙江等地讲学;她还通过远程教育网,为云南、新疆等地教师讲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 。
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于漪说,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采访手记
曾多次在荧屏上见到于漪的师者风范,9月8日晚,采访人员终于在北京国谊宾馆和她面对面 。对话从语文该怎么教谈起
文章是立体的,教出个性才有感染力 。于漪侃侃而谈,朱自清的《春》生机盎然,像英国的水彩画;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光影质感,是五光十色的油画采访人员仿佛置身于她的课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