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课堂教学|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 )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 。但不教这个目的,是一定要通过教”来实现的 。教学对学生不仅是要授之以渔,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各自特点学习方法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素质教学的需要 。
第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 。搞好学生获取知识过程 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其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要正确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 。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应以乘法的含义为依据,根据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中概括出乘法口诀,这样使学生明确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每一句乘法口诀所表达的意思;二是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展现获取知识时想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过程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动适应,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看第一个加数想它的凑数、分第二个加数、凑十和10加几等计算步骤的展现,以此让学生主动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第二、教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是学会学习的核心 。学习是要动脑筋思考的,不思考就没有长进,不动脑的学习,不可能有什么收获 。教师要努力教学生学会思考 。一是要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思考:这里说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如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出示例题一辆客车里有乘客40人,开到张村车站下车16人,上车8人 。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例题讲了一件什么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为什么这样算;二是要教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人要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也不要轻易反驳 。别人说的是别人思考的结果,到底对不对,经过自己思考才能判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应该多问几个到底对不对 。
第三、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逐步具备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态度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学生从入学时就应该逐步培养起专心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勤学好问等学习习惯 。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多了,内容深了,学习的要求也更高了,那么就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更自觉、更有效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更高要求 。如在计算教学中,应教育学生:在计算之前要看清数字,观察题目特点,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必须认真、规范地书写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草稿纸上的演算也应当条理清楚,以便于查;在计算过程中随时注意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迁移为获取一切社会知识、经验,从事社会活动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人 。
推荐阅读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
- 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
- 应变力读后感|课堂教学应变读后感
-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读后感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感
- 父母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的功能》读后感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后感
-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水浒传》读后感--谈谈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
- 父母课堂读后感|《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读后感
- 优秀教师颁奖词|“百花奖”课堂教学获奖教师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