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桓谭传》原文及译文
《后汉书·桓谭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
【《后汉书·桓谭传》原文及译文】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 而理合世务辅佐不 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译文: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 。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郞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 。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郞官 。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友好 。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默默无#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语,很不得志 。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 。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吗!”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之徒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 。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 。另外,君侯您凭借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 。”傅晏说:“好 。”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 。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 。于是朝庭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 。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 。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