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李文耕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 )


李文耕调任沂州 。他让属吏站立着 , 对他们进行考核检查 , 并训导他们说:“官员不勤奋 , 政事就会荒废 , 百姓就会受伤害;教化应从自身做起 , 自身经教化 , 才能教化百姓 。”属吏们都得到他的教化 。沂郡产檞树 , 李文耕鼓励百姓兴办养蚕业 , 他还领导修建义仓以防备荒年 , 在搜捕盗贼方面跟他做县令时一样出色 。不久他被提拔为兖沂曹道 , 掌管治河的事情 , 修建堤防工程时一定亲力亲为 。属官请求疏浚淤积泥沙 , 预计需要五万两银子 , 李文耕亲自去视察 , 说:“不必了!待春水涨起的时候 , 就会把淤沙冲刷掉的 。”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 。
道光五年 , 李文耕调升浙江盐运使 。当时盐业不振 , 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 。李文耕明知其中的弊端 , 请朝廷对盐商区别对待 , 并缓征盐税 , 以此来缓解盐商的压力 。他责令富商总领盐运 , 不准借口积压而贱价私卖 , 于是盐税渐渐充裕 。道光七年 , 他升任湖北按察使 , 不久又调回山东 。他严肃整治官吏差役 , 对讹诈贪赃的官员用严厉的法典进行处置 。李文耕断案宽厚平和 , 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案件 , 几个月下来 , 积压的案件就被处理完毕 。他说:“山东百姓脾气粗犷 , 性情刚直 , 既容易犯法 , 也容易向善 , 所以教育感化的工作不可不先行 。”
过了三年 , 李文耕调任贵州长官 。他领导开凿了桐梓的葫芦口 , 以此来平息水患 。贵州的物产 , 没有棉布 , 他就开设织机局来教当地百姓纺织 。贫苦百姓因生计艰难 , 看重利益 , 轻视伦理纲常 , 他就写文章对他们加以劝导 , 其书取名为《家喻户晓篇》 。道光十三年 , 李文耕退休回到故乡 。
李文耕平生把推崇正学和扭转不良风气当作自己的责任 , 他在山东做官时间长 , 山东百姓对他的感激最深厚 , 他死后 , 人们在名宦祠祭祀他 。
【《清史稿·李文耕传》附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