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鱼水|法官宋鱼水事迹材料( 九 )


和宋鱼水一起经办案子的同事说 , 她是货真价实的永动机 , 无刻不在运转 , 不知疲倦 。同事李颖和她一起办理《十送红军》的著作权侵权案 , 当时 , 仅开庭笔录就达四、五十页 , 还要收集、调阅大量相关资料 。李颖看到 , 宋鱼水不仅逐字阅读相关法律文件 , 连音乐入门的书籍也每本都不轻易放过 。
但在很大程度上 , 她是精神而不是体能超越常人 。她腰不好 , 没事总习惯性地插着腰 , 单位里不止一个人说 , 寻着味儿可以找到宋鱼水 , 因为她身上总是贴着散发着药味儿的麝香虎骨膏 。
这些被人啧啧称叹的过人之处 , 在宋鱼水自己看来却再自然不过 。她说 , 我好像不知道什么是苦 。我记得小时候 , 母亲常常在深夜两三点钟还忙家务 , 所以每次加班到很晚我都觉得挺习惯 。至于精力 , 人睡上一觉不就恢复了嘛 。
她是个特别知足的人 。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小时候吃的玉米饼加小鱼 。食堂里一闻到鱼腥味 , 她就会深呼吸 , 叹一声真香 。她对工作岗位十分珍惜 , 常开导那些有时因待遇而发牢骚的年轻人:我们幸运啊 , 有暖气 , 有明亮的办公室 , 还有免费医疗 , 而那么多老百姓每天都在为住所和吃穿发愁 。
苦难养成了宋鱼水勤奋、努力的进取性格 , 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的资助 , 则形成她本分、善良、乐于助人的道德观 。
宋鱼水的家乡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 , 民风淳朴 。尊老爱幼、宽厚多让是老百姓的普遍社会伦理 。宋鱼水说 , 即便是商品大潮席卷的今天 , 家乡人引以为豪的 , 也不是谁家挣了大钱 , 而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
宋家当年经济条件艰苦 , 但亲情浓厚 。宋鱼水最敬佩的人是母亲 , 即使现在 , 这位无私能干的老人还是习惯照顾女儿 , 仿佛她仍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
关心别人的需求 , 克服个人私欲 , 不索取 , 是宋鱼水根深蒂固的观念 。小时候 , 弟弟体弱 , 家里给他煎鸡蛋 , 可弟弟偏不爱吃 。宋鱼水口水直咽 , 可从未过想过要向父母伸手 。
宋鱼水是当年班里唯一来自农村的女学生 。毕业前 , 同学们都觉得她最穷 , 把很多旧东西送给她 。以至到现在 , 她家里还有当年同学送的晾衣架和大水盆 。
她说 , 仅靠自己是无法改变命运的 , 因此 , 我回报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