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鱼水|法官宋鱼水事迹材料( 八 )


她的外表与人们想像中的法官形象有很大差距 。毫不凌厉 , 温婉和煦 , 即便是法袍加身的审判庭上 , 也从不疾言厉色 , 咄咄逼人 。
她说 , 我自己曾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 希望所有的人能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 。对那些困境中的人 , 我总是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 激起尽百分之二百努力帮助他们的冲动 。
此情至真至深 , 几乎成为本能 。某天 , 面对众多年轻采访人员 , 宋鱼水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常常不厌其烦、连续数小时倾听当事人的陈述 , 乃至包容他们的激烈情绪和语无伦次时 , 突然一反常态武断地摆手说 , 其实 , 你们不会真的明白我的感受 。那一刻 , 她看起来无奈而惆怅 。
宋鱼水最有名的庭审风格之一 , 是无论时间多长 , 当事人的身份和举证能力如何 , 永远目光直视对方 。一位律师说 , 法官是知识含量很高的职业 , 很多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不由得会产生职业优越感 , 精英意识很强 , 过度重视技术性结果 , 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关切 。
一位老作家因为稿酬问题告到法院 。庭审中 , 这位老作家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回十几遍反复阐述自己一个观点 , 旁听的人打起了瞌睡 。但作为审判长的宋鱼水 , 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当事人 。直到他们没有新的说明了 , 宋鱼水才向双方讲解出版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 , 老作家仔细地听着宋鱼水的讲解 , 突然出人意料地说:法官 , 我接受被告的方案 。这事发生后 , 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 , 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 , 我尊重法庭的意见 。
海淀法院院长周继军感慨地说 , 现在有些大学生、研究生做法官后 , 庭审时不太关注当事人的反应 , 宋鱼水多年如一日 , 既是职业训练的结果 , 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
与她共事十几年的法官曲育京说 , 她是把朴素的个人同情心 , 放大成更高层次的对社会大众的宽容与善待 。
这个内心敏感、善良的女性 ,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而驯良 , 但人们却奇异地被她吸引和打动着 。曲育京说 , 她韧性超强 , 就像她名字中的水――她的力量日积月累 , 于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我常想 , 她是个女人 , 怎么吃得了这些男人都吃不了的苦?
1989年 , 宋鱼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海淀法院 。法院当时条件不好 , 只分给她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平房 。她在这个简陋的房子里结婚、生子 。那是感觉中异常寒冷的4个冬天 , 没暖气 , 漏风 , 爱人在远郊工作 , 宋鱼水不会烧煤炉 , 就蜷缩在被子里靠电褥子取暖 。因为实在太冷了 , 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 。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 , 宋鱼水依然是院里最常加班和最爱读书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