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0年8月 , 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 , 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拉姆达(Lambda , λ)” , 并将其归为“待观察突变株(VOI)” 。 这种变异毒株自从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 , 目前这一变种已经扩散至30多个国家 。 然而 , Lambda新冠突变株的病毒学特征和进化特征仍然未知 。
2021年7月28日 , 一篇题为SARS-CoV-2 Lambda variant exhibits higher infectivity and immune resistance的文章在bioRxiv平台上发表 。 该文章通过对Lambda新冠突变株S蛋白突变位点的深入研究发现:
1)新冠突变株Lambda更具传染性和中和抗体(NAb)抗性;
2)T76I 和 L452Q 突变是导致 Lambda S 具有更高传染性的原因;
3)Lambda S 对疫苗诱导中和作用的强大抵抗力是由 NTD 中RSYLTPGD246-253N缺失、L452Q和F490S突变导致的 。
新冠突变株Lambda更具传染性和中和抗体(NAb)抗性
研究者制备了带有Lambda变异体S蛋白以及四种 VOC [α(B.1.1.7)、β(B.1.351)、γ(P.1)和δ(B.1.617.2)
假型病毒 。 同时还制备了带有D614G的亲本分离物(B.1)的S蛋白和ε(B.1.427/429)变异体的假病毒 , 作为本实验的对照 。 α和β变异体的传染性显著低于亲本D614G S , γ变异体和亲本D614G S的传染性具有可比性 。 另一方面 , Delta、Epsilon和Lambda变体的传染性显著高于亲本D614G 。
Lambda 变体共有序列的 S 蛋白带有六个取代突变(G75V、T76I、L452Q、F490S、D614G 和 T859N)和 NTD 中的 7个氨基酸缺失(RSYLTPGD246-253N) 。 研究者制备了具有恢复RSYLTPGD246-253N缺失突变的 Lambda S 衍生物的假病毒(Lambda+N246-253RSYLTPGD) 。 该突变体的传染性与 Lambda S 的传染性相当 , 表明 NTD 中的7个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病毒感染 。
图片来源:bioRxiv
在研究Lambda S 对 BNT162b2 疫苗接种诱导的 NAb 的敏感性中 , 研究者发现与亲本 D614GS 相比 , Lambda S 对 BNT162b2 诱导的抗血清的抗性平均高1.5倍(最大为2.63倍) 。 并且 , Lambda+N246-253RSYLTPGD 的中和水平与 D614G 假病毒相似 , 并且该恢复变体对疫苗诱导的敏感性比 Lambda高1.37倍 。 这些结果表明 Lambda S具有高度传染性并且对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具有抵抗力 , Lambda S对疫苗诱导中和作用的强大抵抗力是由NTD中RSYLTPGD246-253N缺失决定的 。
图片来源:bioRxiv
哪些突变提高了Lambda的传染性?
在确定了RSYLTPGD246-253N缺失决定Lambda中和抗体(NAb)抗性后 , 研究者进一步探索哪些突变对Lambda的传染性产生了影响 。
研究者制备了具有Lambda变体各自突变的D614G S衍生物假型病毒 , 进行感染性实验 。 研究显示G75V突变显着降低了病毒感染性 , 而 T76I 和 GT75-76VI 突变显着增加了病毒感染性 。 L452Q 和 L452Q/F490S 突变显着增加了病毒感染性 , 而 F490S 唯一突变则没有 。 综上所述 , 这些结果表明T76I 和 L452Q 突变是导致 Lambda S 具有更高传染性的原因 。
【抗体|新型突变株“拉姆达”来袭: 进一步对疫苗产生抗性】
图片来源:bioRxiv
在评估带有突变S蛋白的假病毒对BNT162b2诱导抗血清的敏感性实验中 ,G75V、T76I、GT75-76VI和T852N突变不影响疫苗诱导的神经化 。 RSYLTPGD246-253N 突变体对疫苗诱导的神经化表现出显着的抗性 。 并且 , L452Q和F490S突变导致对疫苗诱导的抗血清产生耐药性 。 L452Q 突变不仅增加了病毒感染性 , 还增强了对疫苗诱导的抗血清的抗性 , 表明这种突变对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至关重要 。
图片来源:bioRxiv
本文小结
在本研究中 , 研究者证明了三个突变 , RSYLTPGD246-253N、L452Q 和 F490S 突变赋予了Lambda对疫苗诱导的抗病毒免疫的抗性 。
此外 , T76I 和 L452Q 突变有助于增强病毒感染性 。 虽然Lambda变体被归类为VOI , 与大流行VOC(值得关注的新冠突变病毒株)相比 , 可以认为该变体不是持续威胁 。 但是 , Lambda 变体对疫苗诱导的抗血清具有相对抗性 , 有可能引起突破性感染 , 仍然需要持续监控和深入研究以防引起全球大规模感染 。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生命科学前沿” , 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 , 不代表本号观点 , 无商业用途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涉及侵权问题 , 请联系我们 , 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WOSCI沃斯编辑 , 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 , 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 , 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SCI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SCI论文润色等 。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