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市民政局关于政府在老龄化社会的定位研究
【理论研究:市民政局关于政府在老龄化社会的定位研究】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范文23http://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银发浪潮”已经到来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近20年还将以年均超过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 。江苏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全国水平 。1982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4个百分点,2000年却高出了1.88个百分点,2006年更是高出3.07个百分点 。由于江苏老年人口基数大,除具有全国人口老龄化的普遍特征外,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 。据预测,到2010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 。201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老年人口将达到1223.46万人,占总人口15.73%,202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6个百分点左右,至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 。老年人口比重的快速增长,导致了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到2010年江苏省社会总抚养比达到33.81%,其中老年抚养比达到14.43% 。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风险增大 。江苏省已有1000多万独生子女家庭,其中40%的老人家庭为空巢家庭,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断增多,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 。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使其长寿的同时也能保证有质量的生活,已经成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 。
一、养老服务的基本内涵及若干概念的界定
从养老资源的提供者或者养老的支持力这个角度,人类只存在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 。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家庭养老”,而由社会来提供养老资源的就是“社会养老”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
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传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变革之一是家庭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分离,“在家养老”不一定就是“家庭养老” 。变革之二是家庭养老的功能出现弱化,弱化的原因有:子女数的减少;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空巢”家庭增多: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做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的角色与“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 。变革之三是养老功能出现转移,即从家庭转向社会 。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这就是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问题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市场部主管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市场销售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企业2022市场部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超市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2022
- 工作计划|房地产市场部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2022市场营销个人工作计划范例
- 工作计划|市场部2022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超市2022年度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市场经理工作计划书范文
- 工作计划|超市下周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