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班主任应处理好“多”与“少”的辩证关系( 二 )


三、多些民主尊重,少些命令控制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自主性和主体性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要求: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正确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 。社会越进步,学生作为个体越应得到尊重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甚至基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在不知不觉中侵害着学生的权利 。
社会已从人治时代进入法治时代,人有长幼尊卑,法却强调的是平等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师生人格平等 。因此,师和生之间说到底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平等关系应以互相尊重为前提 。只有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学会自信和自尊 。如果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对你充其量只是敬而远之,亲和、信任、民主、平等,一切都无从谈起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这就是: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要想使人理解不许意味着什么,就应当使他们确信什么是应该的和必须的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当让学生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把它们理解为是行动的号召,是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 。例如,用不着教训孩子:不许摘校园里的花?选而应当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应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用你们的小手去呵护它,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着美 。班主任不应该是站在学生上面的上司,也不是站在对面的对手,而应该是深入学生之中的伙伴、朋友 。这样,待生的态度才可能亲切,语气才可能谦和 。也唯有如此,学生才乐于接受,易于内化 。
WTO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提供的国际贸易分类表中,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11大类,其中教育服务被列为第5大类 。许多人可能不易接受,德配天地、位比君亲的师者,竟也沦为服务者了 。然而,随着时代之变,我们的教师确实要在新的视野中,在教育服务这一理念面前为自己重新定位了 。
四、多些真诚信任,少些矫揉造作 。
一个班主任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则其教育是乏力的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取得学生信任 。信任不是强求得来的,只有坦率而真诚的参与学生生活,在理解的前提下与学生沟通思想,以自己言行感化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
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态度,要求在评价自己和评价学生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尤其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以朋友的身份或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关心他们 。时刻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改正缺点,而不是吹毛求疵的泄愤整人,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 。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间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使学生自尊自爱,健康发展 。同时,教师自己有错时,不必强撑教师神圣的精神拐杖,要敢于卸下面纱,不夹矫揉造作的痕迹,敢于承认错误,敢于对学生说对不起,从而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亲、可敬、可信,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说出真话,表达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