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六 )



二、生成——应是师生共点的一盏智慧明灯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 , 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 , 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 , 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 ,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 , 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 , 形成高效互动 , 才能生成课堂 , 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1、善于倾听

课堂上的亮点 , 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 。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 , 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 。课堂上一次无意识的倾听 , 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 , 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 教师的上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 , 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 , 当然 , 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 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 。数学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 , 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 承认差异 , 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

3、机动设计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 , 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 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 。教师怎么问 , 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 , 如何过度;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 , 等等 , 考虑得甚是周到 。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 , 形成一种“线形序列” , 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 , 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所以 , 教师应审时度势 , 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 , 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 , 获得思想启迪 , 加深知识理解 , 促进思维拓展 , ()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 , 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 , 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

这就告诉我们 , 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 。只有将线形设计柔化为机动性设计 , 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担 , 从而调控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 , 得以恣意张扬 。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 , 灵感迸发 , 精彩纷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