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 五 )


聪明的人民不妨问问自己,控制好核按钮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灾难,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战的爆发 。
我们注重细节更应该注重细节背后的联系,我们专注于细节但要保证有正确的前提正确的方向 。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切断联系进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从源头治理 。如同治水,我们究竟该在中下游修几个大坝储水,还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护源头?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却做不到,因为事物的联系原本就不是简单的链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简单的反应 。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耐力,然而,这些要求在现代这个过分追求效益社会显然有点高 。
当然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唤醒我们的直面障碍根治问题的这种意识,调整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框架 。
还有一个修炼项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认真的学习 。正如作者解释的,“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 。它强调的是积极主动创造生活而非消极被动对生活做出反应 。
自我超越这个动作后面包含两个动作:愿景、现况 。愿景用于理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现实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真实情况 。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假想在你的愿景和现状之间有一根拉长的橡皮筋 。拉长的时候,橡皮筋会产生张力,代表愿景和现况的张力 。张力的纾解只有两种可能途径:把现况拉近愿景,或把愿景拉近现况 。至于最后会发生哪一种情形,在于我们是否对愿景坚定不移 。
我想着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一个同学某门很头疼的考试不及格,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现在复习立即补考,二是大四的时候参加重修 。对于他来说,能够一次不考通过就是愿景 。然而这意味着要牺牲现在的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大四再重修,这样现阶段的紧张压力就可以纾解,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压力会更大 。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我们到底是把现况拉近愿景(通过努力现在补考来舒缓压力)还是把愿景拉近现况(拖到大四重修从而舒缓现在的压力),就是个选择的问题,反应的就是对愿景的坚持程度 。
虽然我们都知道速战速决是最佳选择,然而,实现最终目标很难,面对现实情况更挑战 。
同样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有两个选择,可以前进可以退后 。()可以通过努力来接近自己的愿景,也可以通过放弃来减缓自己的压力 。选择后者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明白不是每一种付出都会有收获 。即使跳起来也不一定摘到苹果 。然而毫无疑问我们会更欣赏前者,因为只有让现况去接近愿景才能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实现理想 。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却也是最难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