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 三 )


历史是精彩的,但历史亦是复杂的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于一件事,一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的记载观点和评价,唯有跳出个人爱憎,以客观严谨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明朝那些事》做到了 。在书中,作者以澄澈的心灵与公正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个人:张居正是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但其居高位也依然是由阴谋、诬陷、与算计而来;戚继光固然是一位颇具才能的抗倭名将,但官场中的他却也结党营私、左右逢源;海瑞的清廉正直、刚正不阿自然值得赞颂、膜拜,但他偏激、死板的性格使他只看到了黑暗,却始终无力改变;朱棣确实有着阴险欺诈与残忍的杀戮,但他无与伦比的领导才能与其开创的盛世依然使他值得后人称颂……历史本来就是这样,有美好,亦有丑恶;有崇高的理想,无私的扶持,亦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明朝那些事》还原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段历史,一段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段真实的历史 。
如今,这七本书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闲暇之时,疲惫之时,忧郁之时,我都会再一次翻开它,沉浸在那早已熟悉的故事中,再一次为幽默的语言开怀大笑,再一次为紧张的情节心潮澎湃 。它让我看到了很多:刚强、气节、善良、坚持、宽恕、勇敢、执着、理想、信念……以及许多美好的精神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明朝那些事》你是我的良师,带我走进了历史知识的殿堂;你更是我的益友,让我领略了无数人生的道理与智慧 。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三)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宝,云南人,自幼聪明好学,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 。按说在当时的中国,航海并不是什么热门的学科,而且云南也不是出海之地,为什么郑和喜欢航海呢?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地麦加朝圣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他很小时,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 。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他,于是,马三宝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的知识,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 。
十一岁那年,他成为儿童战俘,对待儿童战俘的惯例就是被阉割 。从此这个十一岁的少年开始跟随着明军征战四方,北方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以他的年龄,本应在家玩耍、嬉戏,却突然变成了战争中的一员,在那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飞奔 。刀剑和长枪代替了木马和玩偶,在军营里,没有人会把他当孩子看,也不会有人去照顾和看护他,在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活下来,所以唯一可以照顾他的就是他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