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 二 )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 , 由独立个体成长到集体生活 。很多时候 , 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 , 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 , 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 。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 , 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 , 不要谴责还自己的行为 , 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 , 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 。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 , 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 。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 , 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 。因此 , 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 , 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 。“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 。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 , 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 。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 。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 , 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 。不仅如此 , 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奇怪现象 , 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 , 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 , 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 , 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 。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 。但很多时候 , 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 , 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 , 不受欢迎 , 也不受排斥 。这时 , 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 。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 。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 , 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