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飞光电 性骚扰的员工被辞退了,但这事还没完( 三 )


当然 , 任何举措都无法杜绝职场性骚扰的存在 。
它的标准、影响、动机本身就是模糊的 , 混杂在一系列与工作相关的权力关系之中 。
就像美国有那么多复杂而严厉的规范 , 性骚扰的丑闻却依然一起接着一起;
而在很多事件中 , 被指控者也同样声称自己不过是“同事之间正常的交往” 。
性骚扰和“开玩笑”的界限往往要从受害者的主观角度来判断 , 没有规范能够对员工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穷举;
也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在职场这样上下级关系分明的环境里 , 受害者甚至连第一步的“寻求帮助”都做不到 。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定规范没有意义 。
尤其是在国内的所谓“关系文化”中 , 对于性骚扰的认知本就模糊 , 甚至越来越模糊 。
这几天网友们对“破冰游戏”“酒桌文化”的声讨 , 也是因为类似的事件已经发生太多次;
从逼下属喝酒 , 到团建做游戏时“逼问私生活” 。
曾以为酒桌文化会随着某一代人的成长而终结 , 却发现它不过是演变为了更多样的形式 。
唯一不变的 , 大概还是权力中的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支配欲 。
而这种支配欲往往是隐藏起来的 , 而且恰恰隐藏在性骚扰的主观性之上 。
就像那些在酒局不愿喝酒、在破冰游戏中不愿意“配合”的人 , 要面对“玩不起”的质疑 。
那么 , 要求企业制定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 或许是一个开始 。
或者说 , 从厘清什么是性骚扰行为开始 。
不是把那些过头了的举动 , 统统扔进“提升团队凝聚力”“拉近同事感情”之类的大池子里搅浑 。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该去思考其中的界限 。 因为只有界限明晰 , 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冒犯的发生 。
这样的思考已经在发生了 。 今年3月 , 深圳市妇联、教育局、公安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圳市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 。
里面详细列举了“性骚扰”的主要表现形式 , 并区分了“条件交换型性骚扰”和“敌意环境型性骚扰” 。
除了规定了7种投诉处理方式之外 , 还特别指出了要“营造防范性骚扰环境”——
比如工作学习场所应尽量公开透明 , 减少封闭性设计装修 。
在《指南》出台一个月之后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处理了一名向患者发送隐私照片的医生;
而指南中恰恰指出 , “多次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形式发送或展示色情图片和物品 , 属于性骚扰” 。
尽管这次性骚扰并非发生在职场中 , 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好的图景 。
“隐蔽性”“模糊性” , 不是性骚扰能被顺理成章忽视的借口 。
性骚扰是环绕在每个人身边的可怕烟雾 , 该为此负责的不止是那个实施骚扰的个体 。
或者说 , 有责任去打破它的 , 是我们每一个人 。
文章来源:Vista看天下 , 作者:指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