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今天怎么做教师》读后感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寓言:一只蜈蚣在路上自由地爬行 , 爬着爬着 , 遇到了哲学家青蛙 。青蛙非常惊讶 , 瞪大了眼睛愣愣地盯着他 , 还自言自语地说着 。蜈蚣很奇怪 , 就问:青蛙哲学家 , 你在干什么呀?青蛙说:你真了不起 , 能指挥几十只腿走路 。我正在思考走路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好?蜈蚣一听 , 也愣住了 , 心想这个问题我怎么就从没想过?想着想着 , 自己也琢磨起来:是先迈左腿好呢还是先迈右脚好?谁知越想越复杂 , 号称百足之虫的蜈蚣平时走路灵活自如的像蛇一样快 , 这一刻里竟然再没几只脚能听使唤的 。折腾了半天也没能前进一步 。过了一会儿 , 青蛙哲学家恰巧又转了回来 , 看到蜈蚣在那里伸胳膊踢腿 , 就很奇怪:蜈蚣先生 , 你在锻炼身体吗?蜈蚣急了:那里呀 , 我在思考你的问题 , 可是我越想越复杂 , 如今怎么也迈不出步子来了 。乍一听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笑 , 但是仔细体味起来 , 就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教师的角色就好像是故事中的青蛙 , 蜈蚣是被青蛙给教坏了 。如果联系我们的工作 , 教学中可曾有过类似的将简单浅显的问题教复杂了?可曾有过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 , 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可曾有过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呢?在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 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有一些不知所措 。好在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 有了它就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明朗的道路 。
在我看来王晓春老师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他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和《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都给我们这样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100个案例 , 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 , 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 。靠的是情境 , 靠的是行动 。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 , 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 , 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
3、正是家长的溺爱 , 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 , 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 , 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 , 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 。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 , 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 , 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 , 在应试的疯狂中 , 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 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