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于谦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帝大悦 。师还,赏赉与诸大巨等 。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 。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早,辄上闻 。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先菽秫,次黍麦,次稻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 。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战栗,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