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原文及译文
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 。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 。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 。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 。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 。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 。”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 。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 。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 。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 。”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 。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 。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 。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 。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 。言“子当不长贫贱 。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 。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 。”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乃使掾往慰盛母 。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 。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 。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译文:
士君子交友难道不应该谨慎吗?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 。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贤,那么就不如不跟这个人相见 。但天下没有孤独一生不与人相交往的人,按这样的情势,那么又不能不出家门而与其他的人相见 。士君子面对这样的境况,真是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