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伯言先生诛辞》原文及译文

《梅伯言先生诛辞》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为古义词之学于今日,或日当有所授受,盖近代数明昆山归太仆,,我朝桐城方侍郎 ②,于诸家为得文体之正 。侍郎之后,有刘教谕 ⑧ 、姚郎中 ④,各传侍郎之学,皆桐城人.故世言古文有桐城宗派之目 。
而上元梅郎中伯言伪,又称得法于姚氏 。余囊在京师.见时学治古文者,必趋梅先生,以求归、方之所传 。而余颇亦好事,顾心窃隘薄时贤,以为文必古于词,则自我求之古人而已,奚近时宗派之云?果若是,是文之大厄也 。而余闲从梅先生语,独有以发余意 。又读其文数十篇,知先生于文自得于古人,而寻声相逐者,或未之识也 。余自是益求之古书 。
自道光甲辰.又九年咸丰壬子,余复入都,则梅先生已去官归金陵,而粤寇之乱大作 。明年金陵陷,闻先生得出 。丁巴,余寓长沙,孙侍读子余 ⑤ 告余日:“梅先生以前二岁卒矣 。”余于先生才数面,而与先生游京师者,称先生语未尝不及余 。余穷老于世,今且避徙无所,而先生亦可谓不得志以死者 。其才俊伟明达,固非但文人,而趣寄尤高,以进士不欲为县令,更求为赞郎,及补官,老矣 。而归又逢世之乱,可伤也 。
乃为之诛日:才问以兮不施名何为兮大驰独为文章之人兮世安赖而有斯呜呼哀哉伯言父 ⑦ 其文之好耶其志之墩耶,其又以逢天之忌,而卒于颠倒者耶!
【 注 】 ① 归太仆:归有光 。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对后来桐城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 方侍郎:方苞,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派桐城派的创始者之一 。③ 刘教谕:桐城派重要作家刘大概 。④ 姚郎中:桐城派重要作家姚熏 。⑤ 梅郎中伯言:梅伯言,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⑥ 孙侍读子余:孙子余,官至侍读 。⑦ 父:男子的美称 。
译文:
在今天做古文词#from 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学问,有的人说应当是传授和学习,大概近代要数明朝昆山人归有光、我朝桐城人方苞.在诸家之中得到了文体的正传 。方苞以后,有刘大概、姚柔各自传授侍郎的古文词,他们都是桐城人,所以世人谈论古文时便有了桐城派的名目 。
上元人梅伯言,又说自己从姚系那学习了古文的方法 。我曾经生活在京师,看到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必定向梅伯言学习,以求得归有光、方苞的真传 。我也很喜好古文,只是内心私下认为当时的贤达狭隘、浅薄,以为写文章一定效法古文,于是就靠自己学习古人罢了,哪里有亲近现代宗派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是写文章的最大厄运 。我空闲的时候与梅先生讨论,独有先生能启发我的心胸 。又读了几十篇他的文章,知道先生在古文上得益于古人,但那些随声附和没有见地的人,有的是不知道这些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