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 二 )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 达到教学目标 , 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 , 我为主导 , 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 , 坚持导读法教学 。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 , 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 , 以读代讲 , 寓讲于读 , 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 , 获取知识 ,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 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 , 质疑问题;读、找、议 , 培养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课件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 ,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 , 积累知识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情感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 , 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有潮汐的地方不计其数 , 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 , 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 , 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 , 却不多见 。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 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然后播放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 。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 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 ,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 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
【观潮的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二〉抓住文眼 , 整体教学 , 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 , 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 ,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 ,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 , 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 。小组讨论 , 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由于引入新课时 , 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 , 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 。在观看插图之后 , 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 , 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 。从潮水越来越近 , 潮头越来越高 , 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 , 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 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 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