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教学反思|《观潮》教学反思( 三 )


〈三〉指导朗读 , 感受景象 , 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 , 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 , 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 。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 , 再谈感受 , 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 , 有情有趣 , 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 , 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 。然后我来读 , 学生闭上眼睛 , 脑海中浮现出画面 , 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 。这样 , 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 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四〉品文析句 , 理解课文 , 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 , 能使学生赏境悟情 , 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把握作者的思路 ,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 , 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 ,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 , 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这样写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 , 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 , 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 , 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
遗憾之处:
一、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 。虽然是四年级 。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不够重视 。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 , 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二、对学生的理解 , 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 。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 , 是否又有情感灌输之嫌呢?
三、由于课堂容量较大 , 本节课缺少课堂练笔的机会 , 语文应该是习得的 , 这样的机会在课堂不应缺失 。
爱师范文整理 编辑 演讲稿

《观潮》教学反思【1】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 , 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 , 气势非凡 , 景观的描绘 , 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 , 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 , 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 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 , 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 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