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原文及译文( 二 )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 。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 。”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 。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 。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 。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 。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 。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 。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 。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 。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 。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 。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 。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 。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 。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 。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 。啊,多么美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