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原文及译文( 二 )
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名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 。洪州有归顺兵,都是原来做盗贼或者被发配流放然后被选中充任的人 。饶奭和洪州郡人胡顺之一起制造流言来扰乱赵公,说:“归顺兵领得的军粮都是些陈旧劣质的米,他们都有埋怨的话,不给他们更换好米,将要发生兵变 。”赵公笑笑不回答 。恰逢有一个从容州戍守的地方逃回来违禁夜行的归顺兵,赵公立即将他斩首并且对众宣示,逮捕郑陶送进监狱,查获他收受的赃物,并且上奏朝廷将饶奭流放到歙州,全郡的人都很害怕 。
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对人说:“我是山东人 。赵公曾经做过山东青州的知州,山东人像爱父母一样爱戴他,我不忍心进犯他 。”于是进犯了庐州、寿州,他的手下也没有一个人进入滁州 。李参做河北转运使,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进升两级官阶,并且让他的一个儿子当了官 。郭申锡当谏官,争辩说:“李参所做的事情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应当做的,没有什么功劳,不应该赏赐 。”皇上发怒,将要治郭申锡的罪 。赵公说:“陛下当初当面告诉郭申锡,不要当面放过陛下的过错 。现在要罢免他,陛下拿什么来给天下人示范呢?”皇上才停止 。
英宗皇帝即位,赵公升迁做户部侍郎,又调任为吏部侍郎 。熙宁初年,升迁为左丞,当时赵公已七十岁了,要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答应 。赵公多次上奏章要求,就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徐州知州 。于是赵公不停地请求辞官归养,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 。(元丰)六年正月十五日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
【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原文及译文】赵公为人和睦快乐、平易近人,城府很深,气度雄伟不同凡人 。一生跟人交往,确实没有怨恨恼怒过谁,不只是不在脸色上表现出来罢了 。专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讳言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心意,不是勉强做的 。天下的人都称赞他,至于那些推崇友情,安葬死者抚养孤儿(的事),大概数都数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