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原文及译文(1-10)

《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1-10)
孟子
原文:
离娄上?第一章
孟子曰:「离娄①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②,不能成方圆;师旷③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④;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⑤,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不忘⑥,率⑦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⑧;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⑨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⑩,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诗云:『天之方蹶11,无然泄泄12 。』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13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离娄上?第二章
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诗云:『殷鉴②不远,在夏后之世 。』此之谓也 。」
离娄上?第三章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①;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②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③酒 。」
离娄上?第四章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①配命,自求多福 。』」
离娄上?第五章
孟子曰:「人有恒①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离娄上?第六章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①;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②然德教溢乎四海 。」
离娄上?第七章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①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② 。』涕出而女于吴③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④;上帝既命,侯⑤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⑥,裸将于京⑦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⑧热而不以濯⑨也 。诗云:『谁能执热,逝⑩不以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