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a( 二 )


求得人才的道路 , 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 , 在于注重实际 。假使君主和宰相有了解人的英明 , 朝廷有注重实际#from 本文来自 , 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的政策 , 那么就是小吏衙役中也未尝没有人才 , 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 , 我以为人才还有余 。如果君主和宰相没有知人之明 , 朝廷不求实 , 即使在公卿和侍从之臣中也会常常忧虑没有人才 , 又何况学校和科举呢?即使恢复古代的制度 , 我以为还是不够 。至于时代有可行与不可行 , 政事有随时废兴的不同 , 正是合适的时候 , 即使是暴君也无法废除 , 等到不再适用时 , 即使时圣人也无法恢复 。所以风俗的变化 , 法律制度就跟着改变 , 好像江河的改道 , 强求复旧 , 就难以奏效了 。
庆历年间开始设立学校 , 到了今天 , 仅存空名 。现在要改变当今的礼制 , 更改当今的风俗 , 又要发动百姓来修建官府 , 收取百姓的财物来养活游学的士人 。在方圆百里之内 , 设官员立教师 , 刑狱之事在这里审判 , 军事问题在这里讨论 , 又要选汰不服从教化的人驱逐到远方去 , 那岂不是徒然制造纷乱 , 使天下人愁苦吗?至于不作大的更改 , 而希望对现在有所裨益 , 那和庆历时代有何不同?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学校 , 但可因循旧制 , 沿用先王的旧制度 , 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 。至于科举的办法 , 实行了一百年 , 国家的治乱和盛衰 , 根本不由此决定 。陛下看祖宗的时候 , 科举的办法 , 和今天的比起来哪一个更精?言语和文章 ,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好?所得到的人才 ,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多?天下的事 ,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处理得好?把这四点的优劣一比较 , 那争论就可以解决了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a】现在想要改变的不过是这几点:有的说乡试选拔人才注重德行而忽略文词 , 有的说专取策论而免试诗赋 , 有的想兼取名望而免去密封试卷 , 有的想使应试者免考帖去部分经文默写字句而考大义 , 这些都是知其一 , 不知其二的人 。请陛下留意在长远的、重大的事情上 , 这些区区的方法又何相干 。我又实在有过于忧虑的方面 。那些关于人性天命的说法 , 从子贡开始就没再听说 , 而现在治学的人 , 以不说人性天命为耻 , 读他们的文章 , 大而无当不可追根问底;看这些人的相貌 , 更是高超却没有显著的特征加以斟酌 , 这难道真能如此吗?大抵中等人的性情 , 安于放纵而喜为怪诞而已 。陛下又要怎样使用他们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