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三)( 二 )
【原】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薛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译】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 。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处以死罪,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 。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
【原】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 。神宗尝语宰相王珪、蔡确曰:“国史至重,可命苏轼成之 。”珪有难色 。神宗曰:“轼不可,姑用曾巩 。”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意不允,遂手扎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轼未至汝,上书自言饥寒,有田在常,愿得居之 。朝奏入,夕报可 。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三)】【译】元丰三年,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常被当权的人阻止 。神宗曾对宰相王珪、蔡确说:“国史极其重要,可以叫苏轼来完成 。” 王珪面有难色 。神宗说:“苏轼不可以的话,姑且用曾巩 。”曾巩进呈《太祖总论》,神宗不满意,就手书圣旨叫苏轼移居汝州,曾说:“苏轼贬斥在外反省过错,过了几年认识更深,人才实在难得,不忍心终身摒弃 。”苏轼未到汝州,上书自称饥寒,有田产在常州,愿意在那里居住 。早上上奏,晚上就答复允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