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长征》读后感( 四 )


1934年10月,从井冈山出发的红一方面军拉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三十万红军九死一生的战略转移开始了 。九死一生,形容词,用于描述事情的艰难 。可是在长征中这是个准确的量词,最终只有三万人活着到达了陕北 。这是一支由各民族参与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农民牧民工人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少数政治精英多数普通战士组成的队伍 。这支队伍面对的是围追堵截,饥寒交迫,弹药奇缺,疾病肆虐,缺衣少药 。这支队伍血战湘江,强度乌江,四渡赤水,智渡金沙江,翻过夹金大雪山,走过松藩大草地,以赴死的精神穿行于十倍敌人之间,辗转十二个省份 。这支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但是队伍奇迹般的残存下来并且最终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是什么使他们慷慨赴死?
是希望;是铁的纪律;是舍小我为大家,为无产者未来而战的崇高精神; 是不计个人得失的伟大情怀;是彻底的执行;是面对压力不屈的本色 。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色大旗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要了解红色中国的民族精神就要去了解长征 。长怔,是普通人创造的奇迹,是一个民族的坚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