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风暴行动|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心得体会( 二 )

二、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 。学生本身的基础就不是很好,自学能力不强,所以我必须很细腻的去讲解课文,必须弄清楚课文中的每一个环节 。每备一节课,我都会认真的翻看《教学参考》《教材全解》《参考教案》,深怕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误,而影响到学生 。备每一节课之前,我都在想,这节课要应该怎么去上课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班中几乎有一半同学是不学习的,但有时看到其他女同学学得津津有味,笑声连连,或是读诗的时候,他们也忍不住拿起课文跟着一起读书 。印象最深的是组织学生课外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时候:因为在教室时上课,没有朗读示范听 。我便想办法向两位同学分别借了MP5和音响,拿到教室去 。因为是第一次拿MP5和音响去教室上课,同学们的兴趣都比较高,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睡觉,一部分在开小差 。听完一遍朗读后,大家都争着要朗读 。这一首优美柔情的诗歌,使同学们深深的受到了感染 。“轻轻的我走了,正好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伴随着同学们轻轻的读书声,教室里说话的同学渐渐地安静了下来 。当声音落在“不带走一片云彩”后,教室里听不到任何的声音(这是班里极少有的安静),这时的教室鸦雀无声,好像都容入了徐志摩的这种境界当中,深怕声音大点就会破坏这咱“轻轻的、悄悄的”气氛 。当你对一篇课文理解透彻了,那么课上起来很顺手,也觉得容易多了 。三、把握好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很少是因为单纯的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感兴趣,而是来自他们对老师的喜欢 。喜欢了你这位老师,就喜欢上你所教学的学科 。学生有时会和我说这么一句话:“老师,这节要不是你的课我们早就想睡觉了 。”所以,这一观点我深有感悟 。这一学期,我正是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的 。平时和学生拉近距离,课堂上依旧是师生,便课下就“随便”多了 。和学生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做饭,一起拉家赏上,这让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是平易近人的 。但也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别和学生走得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走得近了,在课堂上他们也就随便起来 。七(11)班的同学有一段时间就出现了这种的情况,因为和他们走得近,课堂上他们很随意,上课随便换座位,老师走进教室了还在吵闹 。这一现象的出现,我就在反思,这是我没有威信吗?他们不怕我吗?结果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注意了和学生拉开距离,但依旧当一个他们喜欢的老师 。这样下来,课堂的纪律好多了,课也容易上了 。这一方法的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显著,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依然无兴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