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说课稿: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这是一个情节有趣 , 形象鲜明突出 , 语言中透露着嘲笑和鄙视 , 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 又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 , 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 , 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 , 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 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故事极具创意 , 从问题—冲突—解决都充满童趣的处理方式 , 故事描述小兔子由于个体差异而受到别人的嘲笑 , 于是它想尽种种办法让耳朵竖起来 , 其实是带出小伙伴们与小兔子之间的关系 。小伙伴们不仅没有安慰小兔子 , 反而三番两次地嘲笑小兔子,于是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最后小兔子通过医生的点拨 ,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于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 并用很乐观的态度来对待 , 结果反而受到了别的小伙伴的欢迎 。这个故事和生活比较贴近 , 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 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 , 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这个故事同样也适合我们广大的家长和老师 , 读后发人深省 。【大班语言说课稿: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 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 , 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 , 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 , 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 应该用乐观的态度去认识的对待它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 能够结合相关动词短句讲述故事情节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 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它 。教学难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 结合图片运用相关动词讲述故事情节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 , 完成活动内容 , 我作了以下准备: 耷拉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 , 教学图片一套 , 故事课件一套 。角色头饰若干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 , 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 , 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 ,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 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 。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 ,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 , 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 , 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 , 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 。在教学中 , 我尝试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 。如果你是小兔子布布 , 伙伴们取笑你有一只耷拉着的耳朵 , 你会怎样?你会用什么方法让耷拉着的耳朵竖起来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 , 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 , 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 , 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 。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 , 促使幼儿积极言语 , 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 , 整个学习活动 , 始终以幼儿为主体 , 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 , 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 , 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和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猜测讨论法是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 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 ,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 , 引起幼儿兴趣 , 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 , 分段欣赏故事 , 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 , 完整欣赏故事 , 迁移经验 , 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一)、出示耷拉着一只耳朵的小兔子图片 , 引起幼儿兴趣 , 引出课题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 , 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 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 , 你们看看这只小兔子的耳朵和我们平常看见的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讨论并说说 , 学习词语:耷拉 。)这只小兔子有点特别 , 他的一只耳朵总是耷拉着 , 怎么也竖不起来 , 他想去找朋友玩 , 可是发生了许多事情 。你们想听故事《耷拉着耳朵的小兔子》吗? (二)、结合图片 , 分段欣赏故事 , 理解故事内容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 , 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讲述故事第一段 , 提问:a、布布去找伙伴们玩 , 伙伴们是怎么对他的?他们怎么说的?(你的样子真滑稽 , 快把你的耳朵竖起来 , 你应该和我们一样才对 。)b、布布的耳朵和伙伴们的不一样 , 所以大家都笑话他 。如果你是布布 , 你会怎么想呢?还会怎么做?让幼儿猜猜说说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 。2、讲述故事第二段 , 先讲小兔子用的第一个方法 , 提问:a、布布想了什么办法让耳朵变直? b、你们猜猜看 , 布布还想了哪些办法呢?让幼儿说说故事中的原句(倒挂在树枝上、把烧汤的锅戴在头上把耳朵遮住、在耳朵里插胡萝卜、把树枝和耳朵绑在一起、用鱼竿把耳朵钓住、用氢气球绑着耳朵 。)它想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 c、可是小伙伴们还是取笑他 , 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讲述故事第三段 , 提问:因为小伙伴们的取笑 , 布布到医院去想把自己的耳朵割掉 , 但是医生是怎么告诉他的?布布又是怎么想的? 4、讲述故事结束部分 , 提问:后来布布想明白了 , 他又去找小伙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布布是笑得最开心的?最后小伙伴们喜欢布布吗? (三)、看课件 , 完整欣赏故事 , 感受小兔子布布被伙伴们取笑的心情 , 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 。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 , 进行情感教育 , 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 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 , 理解故事内涵 。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 , 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兔子有着一只耷拉着的耳朵伙伴们应不应该取笑他?总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 我们小朋友也有特别的地方 , 比如有的小朋友胖 , 有的小朋友个子很矮 , 但只有加强锻炼 , 多吃饭 , 不挑食 , 身体就会很健康 , 各自也会慢慢长高;我们看到一些有特别的小朋友也不应该笑话他们 。四、延伸活动: 分组: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 , 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 , 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 , 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 , 表达自己的理解 , 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 , 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 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绘画:小兔子还可能使用的方法 。等等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 , 贵在得法” 。能使一个语言活动获得成功 , 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 , 和孩子们一起探索 , 一起成长!不当指出 , 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 谢谢!
推荐阅读
-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爷爷一定有办法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松鼠访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十个爸爸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吹牛大王
- 幼儿园小班健康说课稿:小动物找家
- 中班说课稿:垃圾“回家”
- 中班音乐说课稿:月亮婆婆喜欢我
- 中班数学说课稿:多变的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