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说课稿:古塔上的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孩子属于主要阅读能力形成期 , 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 , 这时候的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 , 阅读大多是通过鲜明有趣的图画故事进行的 。这则《古塔上的鸟》就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故事 , 它通过有顺序的单页多幅画面讲述了在一个没有一棵树的现代城市间一座冷清的古塔上来了两只小鸟定居了下来 , 从而引来了久未见鸟的人的围观 , 人们从小鸟衔种种植花草得到启发 , 明白了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 也开始绿化自己美丽的家园 。整个故事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 以便于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阅读故事 , 故事画面简单、形象生动而又重点突出 , 符合大班幼儿的图画故事阅读特点 , 且小鸟的孤独和最后两个问句又很好的勾起了幼儿的好奇心 , 让幼儿在解答问句的同时感受到故事的意义——原来人们明白了城市绿色美化的重要性 。这也是这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 产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 我采用了新旧城市的图片对比法 , 因为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 , 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 , 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 , 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对比 , 可以形象地、自主地发现故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 , 以及大班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 , 我从知识、情感、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有序观察阅读单页多幅画面 , 感知故事内容 。(大班幼儿阅读的内容 , 一般是以单页多幅画面出现的 , 具有按顺序阅读的要求 。但是个别幼儿思维过程中常呈现一种无序状态 , 思维具有跳跃性 , 因此 , 掌握阅读技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 2、积极参加讨论活动 , 通过观察新旧城市的变化 , 喜欢上绿色新城市 , 产生绿化城市的愿望 。(大班的孩子喜欢交流 , 他们的交流欲望较中班有了更大的提高 , 所以这个目标不仅满足了大班孩子的这一欲望 , 而且在交流中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 3、能与同伴合作用剪贴的方式创建新城市 , 增强合作剪贴能力 。(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 三、教学方法 。根据纲要精神: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乐趣 , 所以我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讨论交流法 ,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 , 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 , 而交流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 。我在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 让他们讨论交流 , 进一步感受故事的意义所在 , 不仅充分发挥了教育中的幼儿同伴资源 , 更让幼儿体验到了与他人交谈、交流语言的乐趣 。纲要指出:教育不是让幼儿重复经验 , 而是把幼儿的已有经验重组和改建 , 所以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 , 然后帮助他们整理、迁移、提升经验 。在本次活动中 , 我就运用了经验迁移法 , 在了解幼儿喜欢绿色以及知道绿色对人类的好处的基础上我把这些已有经验迁移到故事中 , 让幼儿明白小鸟孤独的原因 , 揭示为什么最后人们会给自己的城市绿色美化的背后含义 。四、教学过程 。早期阅读是一个独具规律的语言教育 , 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 本次阅读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 第一环节是游戏导入 , 引出内容; 第二环节是自主阅读 , 了解内容; 第三环节是有序阅读 , 理解内容; 第四环节是讨论交流 , 感受意义; 第五环节是延伸操作 , 树立意识 。下面我就具体来阐述一下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 引出内容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 , 大班孩子也不例外 , 首先我为他们创造一个有趣而生动的森林场景 , 请幼儿变身为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树林里玩躲猫猫的游戏 。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幼儿“小鸟们能躲在哪呢?”让幼儿能完全利用身边的小树来玩游戏 , 他们有的躲在树干后 , 有的躲在树叶下 , 有的躲在花朵旁 。这个游戏简单而有趣 , 最主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小鸟在森林中的快乐 , 也初步感受到了树、花、草这些绿色植物为我们带来的乐趣 。同时这也为幼儿下面理解“鸟儿在古塔上感到孤独”打下经验基础 。游戏过后 , 教师以提问:“森林里的鸟儿真快乐啊!有两只鸟飞离了森林 , 来到了一座城市 , 那里的城市是怎样的?过渡到下一环节 , 注意这一过渡既引出了故事 , 同时也给下一环节幼儿的自主阅读提出了要求 ,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第一幅图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 , 了解内容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 ,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且幼儿阅读故事能力的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 , 能力强的幼儿能根据老师的引导用简单的语言有序地表述画面内容 , 能力弱的幼儿阅读则无序 , 针对这种差异性 , 我特别设计了幼儿自主阅读 。教师先提问“那里的城市是怎样的?” 在幼儿充分叙述出一个没有一棵树的城市后 , 教师再继续追问“小鸟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后来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幼儿自主阅读②——⑧幅图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情况 , 在巡回指导时有意识地帮助阅读能力弱的幼儿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 , 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支持者 , 也要参与进幼儿的阅读中 , 去帮他们提出问题 , 引发他们去思考 , 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有序阅读 , 理解内容 。这一环节是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 我采用追问法 , 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 , 让幼儿能更完整、生动地理解故事 。我先请个别阅读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图上的序号简单完整地讲述故事 。接着抛出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们要来围观古塔上的鸟?” 在幼儿的经验中 , 人们会去围观两只鸟 , 无非是因为这两只鸟长得特别或很美丽 , 但在这里人们围观的原因却是因为“许多人都没有看见过真的鸟 。”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这一现象 。并在此基础上追问“为什么那个城市原来没有鸟呢?” 引导幼儿迁移经验“鸟儿是生活在树林中的 , 没有树林鸟儿生活就会觉得孤单了 。而城市中没有一棵树 , 小鸟当然不愿意来 , 所以人们就见不到鸟了 。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我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 小鸟们做了什么?”这也是幼儿用书第六幅图的内容 , 幼儿通过阅读就能知道 “小鸟从很远的森林衔种来种植” , 这时教师继续追问幼儿“当古塔旁长出那么多美丽的花草时 , 发生了什么事 。”从第七幅图可以明显看出人们都来看这些花草 , 并喜欢上了这些花草 。【大班语言说课稿:古塔上的鸟】
推荐阅读
-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钓鱼的启示》评课稿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爷爷一定有办法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松鼠访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十个爸爸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吹牛大王
- 幼儿园小班健康说课稿:小动物找家
- 中班说课稿:垃圾“回家”
- 中班音乐说课稿:月亮婆婆喜欢我
- 中班数学说课稿:多变的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