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能源 。 暗物质可以说是宇宙的“隐形主宰” 。 引力透镜效应和微波背景辐射都证明了它的存在 , 这种粒子在宇宙温度下降时 , 会下降自身的能量密度 。 掌握了这些能源 , 都将给人类工业带来质的飞跃 。
大自然的警示与中国的“碳中和”承诺
只要研发速度跟得上 , 人类可利用的能源只会越来越多 。 我从不担心能源会枯竭 , 只担心人类能否活到那一天 。 痛点在于 , 处于当今的经济形势下 , 旧能源必须保持足够的使用强度 , 才能维持经济稳定和提供开发新能源的资本 。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 , 导致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 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 , 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 还威胁人类自身地生存 。 全球变暖以来极端气候频发 , 给不少国家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巨大损失 , 这是大自然的警告 , 减少碳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选择 。
在2016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上全球主要国家达成共识 , 不再强迫全球190个国家平均分配4300亿吨碳排放任务 , 而是由各个国家制定目标自主决定 , 在未来三十年或者四十年内逐渐把自家排放清零 。
2020年9月 ,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 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的政策和措施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 ,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碳达峰”是指减排过程中的最高峰值 ,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 , 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这个承诺不是别人逼的 , 即便没有国家间的博弈 , 中国自己也想搞碳中和 , 想用这样一个目标来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现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每年98亿吨 , 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 , 经济规模占比(注: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远远小于碳排放量的占比 , 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 , 单位GDP的能耗比欧美高很多 。
美国在2007年实现了能源消耗高峰 , 同时达到了碳排放高峰 , 之后往下走了 , 到2019年整体排放已经比2007年下降15.6%;欧盟2006年达到了能源消耗高峰 , 同年达到了碳排放高峰 , 到2019年整体排放比2006年下降22.4% 。
中国还处在一个高碳能源发展的阶段 , 2019年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69.7%和47.2% , 而且这两者上升的时间越长 , 峰值就越高 , 归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 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是6%左右 , 比欧美国家平均2%、3%的增速高一倍多 , 还是世界工厂 , 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的碳排放比欧美国家更大 , 减排任务也更加艰难 。
中国已经有碳交易所 。 因为减排量大 , 从潜力上讲 , 未来中国肯定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 碳达峰和碳中和 , 不仅是国家的目标 , 还涉及企业、资本市场投资者 , 涉及我们每一个的个体 , 长期伴随影响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 。 中国企业和家庭都有减排困难 , 比如 , 华北平原到了冬天都在烧煤 ,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且便宜 。 谁都知道天然气好、干净 , 但它也贵 。 养殖场给畜牲取暖 , 以及澡堂烧水……不准烧煤就只能改用液化气 , 增加的生产成本最后只能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
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模范生 , 德国大力发展新能源 , 决定在2022年底实现弃核的同时 , 于2038年完全退出煤电 。 2021年1月 , 德国开始拍卖煤电装机容量 , 国家也由电力净出口国转变为电力净进口国 , 尤其是增加了对法国核电的依赖 。 在极端条件下 , 德国的电力供应尤其紧张 。 由于寒潮以及风电出力低等原因 , 德国2021年第一季度的现货电价曾出现飙 , 月均电价涨至四年来最高 。 电力供应最紧张时 , 原本该关停的煤电机组又临时启动 , 第一季度的煤炭发电量比2020年同期增加近30% 。
尚方宝剑
好在中国并非全无准备 。 众所周知 ,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丰富 , 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 而用电大省却在东中部 , 所以中国大规模投入建成了 , 由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组成的中国能源互联网 。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 我国在特高压技术、装备、标准、工程等方面实现全面引领 , 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配置能力最强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 , 破解了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的世界难题 。 目前 , 中国已建成的特高压线路有22个 , 在建的特高压线路有9个 , 加在一起超过四万公里 , 有了特高压电网 , 中国跨越东西南北的电能输送不再是问题 。
推荐阅读
- 太阳正以每秒400万吨的速度损失质量,地球会由此远离太阳吗
-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可以预知冬季的气候
- 大熊猫告诉你:吃素为啥也能胖?吃草的牛也能长肌肉
- 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的主要区别
- 明明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没有变少却在变多?这是为何?
- 核事故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需要发展核能吗
- 首次拍摄到超新星爆发前后,是科学理论被颠覆,还是完美验证?
- 中国这5项黑科技独步全球,连美国都羡慕不已,那它们都是什么?
- 人类文明再发展1000年,会怎样?科学家给出肯定答案,超出想象
- 核聚变是文明能源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