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一、核酸的原理是什么?疫情之下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核酸检测 , 但是检查做了这么多次 , 你知道它的原理吗?棉签往喉咙一捅 , 凭什么就能查出病毒呢?
核酸检测的捅鼻子和捅喉咙 , 就是“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 通过这种手段 , 可以采集人体的咽拭子样本 , 而样本中又含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人体细胞以及微生物 , 比如:被采集者的自身细胞、携带的细菌、病毒 , 偶尔还会有食物残渣 。
检测人员通过利用PCR技术 , 对这些细胞、微生物进行放大、分析和筛查 , 以此判断出被检查者体内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
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都是核酸检测的手段之一 , 各有优劣 ,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口咽拭子 , 因为采集比较方便、迅速 , 被采集者的痛苦最小 , 群众接受度最高 。
既然口咽拭子这么好 , 为什么有时还必须得做鼻咽拭子?
因为有利就有弊 , 口咽拭子虽然简单方便 , 但检出率不如鼻咽拭子 , 鼻咽拭子能够检测出的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口咽拭子 , 也就是说 , “捅鼻子”比“捅喉咙”的检查结果更精确 。
二、核酸结果为阴性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吗?【血液检查|核酸做那么多次,你了解它的原理吗?阴性就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吗?】答案:不能 。
即使核酸检测的结果为阴性 , 也不能完全肯定被检测者没有被感染 , 尤其是只做了一次核酸的人 , 因为任何一种检查的方式都不能100%得保证结果一定准确 , 微乎其微的误差在所难免 , 比如:采集标本的时候 , 没有采集到病毒细胞;或者是后期送检的运输过程、储存环节出现失误 ,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核酸结果 。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的原因之一 , 特别是一些外来入境人员 。
不过 , 疫情之下对于核酸检测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 , 错检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 如果是没有接触过感染者的普通大众 , 一般来说结果都不会有错 。
三、做核酸有什么注意事项的吗?1.检测前:吃饭饮水都不会影响检测结果 , 但检测前30分钟内还是应当尽量避免吃东西、抽烟、喝酒 , 当然也不建议吃得太饱去进行核酸 , 可能会引起恶心、反胃等不适 。
2.检测中:不管是鼻咽拭子还是喉咽拭子 , 都可能会造成恶心等不适感 , 这是正常情况 , 被检测者无需惊讶 , 甚至抗拒、不配合检测 , 给工作人员造成麻烦 。
被检测者应当提前了解好检测流程和具体情况 ,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 造成恐惧、抗拒等心理 , 检测过程中尽量放松 , 积极配合工作人员 。
3.检测后:尽快离开采集点 , 不要在此逗留 , 更不可以因为喉咽拭子带来的不适而在采集点附近随地吐痰 , 最好备有一个备用口罩 , 检测中摘下口罩 , 检测结束后换上干净的新口罩 , 当然废弃口罩也必须丢进指定垃圾桶 , 千万不要随意丢弃 , 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绝对不是感染者 。
四、为什么不采用抽血检查?抽血检查准确率会更高吗?既然核酸检测这么麻烦 , 结果还不能100%准确 , 那能换别的检查方式吗?抽血检查的准确性会更高吗?
第一、上文也强调过了 , 没有任何一种检查方式能够保证结果100%准确 , 微乎其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而且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已经算是非常高了 。
第二、筛查疫情会采用核酸检测也不是随便乱选的 , 而是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决定 。
新冠病毒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罪魁祸首 , 而肺炎属于呼吸道疾病 ,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因此健康人一旦被新冠病毒入侵 , 病毒首先会向呼吸道以及鼻咽部发起“攻击” , 因此 , 比起身体其他部位采集的样本 , 鼻咽部能够采集到的是所含病毒最多的样本 。
因此 , 针对新冠病毒 , 没有比核酸检测更准确的检查手段了 。
第三、血液检查主要是面向一些血液病 , 对呼吸道疾病的筛查力度很小 , 现有的临床检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 所有确诊病例中 , 只有少数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出病毒成分 , 剩余的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液检查都没有表现出异常 。
因此 , 血液检查在新冠病毒的筛查上效果并不理想 , 血液检查也不可能成为新冠肺炎筛查的首选方式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推荐阅读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
- 考古学家怀疑是史前核战争遗址的摩亨佐·达罗古城,古印度文明
- 为什么全世界有那么多“蛇岛”,而且岛上的蛇还会越来越毒呢?
- 新冠病毒最终可能走向“静默”与人类共存